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月眉糖廠「製糖工場」

本工場最初為日治明治44年(1911)2月,開業之「大甲製糖所」,由日人小松楠彌獨資創設;但當年3月即併入北港製糖會社,並改稱「月眉工場」。大正4年(1915)因財務問題被東洋製糖株式會社收購,昭和2年(1927)又被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併購。昭和10年(1935)因中部大震災而受損嚴重,經修復後於昭和13年(1938)回到750美噸(短頓,1短頓約907公斤);昭和18年(1943)社名改為「日糖興業株式會社」,月眉工場則在此時期遭美軍轟炸受損。 戰後(1945~),民國35年(1946)政府合併日治時期四大製糖會社,成立「臺灣糖業有限公司」,本區也成為其轄下之「月眉糖廠」。爾後,直到民國88年(1999)才正式結束製糖業務,轉型為觀光糖廠。 民國99年(2010)臺中縣政府以其保有原製糖機具與生產動線,見證臺灣糖業發展與技術史,也是當時縣內唯一留存之製糖廠,故公告登錄月眉糖廠「製糖工場」為歷史建築,包括工場、煙囪、蜜槽、機具及輸送帶等。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中市
    后里區
    甲后路864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0990001403號
    2010-03-02 15:54:02.0
  • 種類
    種類代碼
    A16


    種類名稱
    產業


  • 現狀
    使用中
  • 外觀特徵
    建築原為加強磚造之結構,並設有「太子樓」以通風採光。現況主要為3棟建物 A棟:為包含清淨室、蒸發室、分蜜室之廠房,原磚造山牆已拆除,僅存原太子樓之外觀形式。屋架為芬克式鋼桁架,屋頂與外牆面均覆以鐵皮浪板,並開設格子狀之木構玻璃窗。原暴露在外的二重切割機輸送帶則加蓋輕鋼架屋頂遮蔽。 B棟:主要容納四重壓榨機及蒸氣動力發電機室,與A棟建築平行,兩者整體結構也相似。 C棟:主要為鍋爐室及地下煙囪排氣管道。 煙囪原有2支,現況僅存1支,且高度較低。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建議對廠房硬體設施之維護及結構安全等事項需有常態之維護管理系統支持,並定期進行安全評估事項。
  • 使用情形
    閒置作為觀光糖廠,供遊客參觀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臺OOOOOOO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西區市府路41巷19號
  • 主管機關單位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290280
  • 主管機關名稱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室內特徵
    依製糖流程之區隔各室(壓榨室、鍋爐室、清淨室、結晶室、分蜜室、包裝室、電氣室、修護所)、囪底隧道、煙囪。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臺中市
    后里區
    月眉段
    193
    2
    臺中市
    后里區
    月眉段
    193-43
  • 緯度
    24.313985215138
  • 經度
    120.69443160381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及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補助辦法。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歷史文化價值 臺灣製糖業,曾見證臺灣糖業史發展脈絡,亦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而月眉糖廠建於民前三年,不但歷史悠久,具備歷史文化價值,且其設備內容尚稱完善,是目前臺中市僅有的一座製糖廠,反映出臺灣百年來製作糖業過程,為臺灣早期產業的代表作,能反映臺灣經濟文化發展的軌跡,其產業設施具有歷史性及技術性。 2、製糖工場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 製糖工場具有百年歷史,場內機器保存原有生產機器,見證臺灣糖業發展與技術史,並具備建築史與表現地方營建技術。 3、具稀少性 臺灣原始產業「製糖」是本島一個重要的產業,月眉糖廠內有許多設施,已不多見,且設施保存的相當完整,也具稀少性,建築、設備及生產動線完整,為少見之產業設施
  • 網站名稱
    月眉觀光糖廠
  • 開放時間
    08:30 – 17:30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