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芎林鹿寮坑鍾家伙房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鍾屋伙房為依山而建的客家三合院建築,建築規模為一堂五橫,右側橫屋為二層樓,正廳堂號為穎川堂。 屋頂高度以正身最高,向左右次間至左右橫屋漸次降低,內側有一內廊,牆身為紅磚牆、為承重牆構造,基礎為水泥基腳。鍾屋結構上不僅採用傳統之大木結構,二層樓之橫屋並以紅磚搭建梁柱結構,柱與牆間留有伸縮縫,在當時可說是相當先進的工法。 正身為鍾屋公廳,左右次間為房間,稍間為餐廳及廚房;左橫屋及左一橫屋主要為房間使用,附有客廳、廚房及水井。右橫屋為兩層,上層為房間及客廳使用,下方為倉庫及豬舍;右外橫屋為茶廠。正廳前方為昔日茶廠為工人住宿空間;其他周邊附屬空間為豬欄及雞舍。 建築相關之人物事件歷史 創建於1910年代中期,創建主為鍾氏來臺之第六代鍾裕開。鍾氏於來臺的第三代鍾觀榮開始定居於鹿寮坑地區,初期的居住地點是山勢較高的平緩地,之後略往山下遷移,到水源充足之處,才開始開闢梯田種稻。鍾屋伙房是第六代成員鍾裕開創建,伙房座落地點的選擇則是由略懂風水的第五代成員鍾添雙所決定。關於創建伙房的說法有二,一是因家族成員過多,原位處山上之伙房空間已不敷使用,遂往山下遷移;另一說法則表示是因鍾添雙認為今伙房所在地之風水佳,於是在此覓地建屋。 鍾屋伙房改建的時間點為1950年代初期,同時期並建造了獨立的採茶工人宿舍,並因應地形而蓋成兩層樓建築,樓上作為採茶工人宿舍,下方則是製茶工廠。另外,尚有一間獨立的製茶工廠緊鄰著採茶工人宿舍右前方。 建築場所精神價值 為鍾姓種茶人家之宅院,為少見之山區客家伙房屋,新竹近山地區少數現存家族經營之製茶廠,見證鹿寮坑地區茶產業之歷史,建築依山勢而建,為一堂五橫建物,規模宏大,右橫屋因地形變化而形成兩層建築,因地制宜作法極少見,並附有製茶工廠、雞舍、豬欄等建物,工法樸實自然,極具地方歷史、文化、產業發展史價值,建築格局及形制並具稀有性。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