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指定/登錄
府文獻字第0990103066號
2010-01-14 00:00:00.0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巴斯達隘祭典內容繁複,其過程及儀式如下:
一.結繩約期(papeoe,):往昔於祭典前一個多月,通常於秋收後芒草(’oeSo’ )
正開花時節,就有朱姓外之族人稱阿巫嬷(’aeoma:)之耆老登門拜訪朱姓長輩,提醒祭典期即將屆臨,請擇期率族人前往南群協商繩約結期事宜,南北群雙方隔年輪流互赴對方祭場約期,2008年於國曆10月4日,在南庄向天湖舉行,由雙方朱家長老主持以傳統「結繩約期」儀式約定祭典日期,早期祭典活動大都在農曆10月15日三天月圓舉行為原則,雙方協商時均能相互尊重,儘量安排在週六、日之假日,以利在外工作、就學之族人回鄉參與二年一次之盛會,唯如逢國家重大事務亦會妥善斟酌決定避免衝突。俟時間敲定後始由雙方主持長老各以芒草打成一個一個的結,結的個數和到祭的日數一樣,因依習俗南群提早一天開始北群晚一天,故所結的結數,南群要比北群少一個結,然後各自帶回逐日早上剪掉一個結(如同撕一張日曆),直到剪畢即為祭典開始;結期當晚大家就地重拾歌本練歌對唱通宵達旦,嗣後族人家家戶戶開始結芒草,房屋、倉庫、禽舍、房間及重要物品都得繫(綁)上芒草,防被遺失並庇佑祭典平安順利舉行。
二.祭典籌備會:結期後一週(2008年於國曆10月12日),南北祭團分別開會報告祭典日期,討論經費籌措,籌備工作要項及推選各組主祭族稱之(阿日阿aza’),依年齡輩份之大小自行由各組推出,以朱姓擔任總主祭,其餘各組主祭中必徵求有無意願要求領取rinraw,送靈時使用赤楊樹或山楜椒樹,需在此慎重協商討論決定。
三.祭歌演練:賽夏族矮靈祭歌與一般歌謠流行歌曲不同,演唱都需循環唱出2-4次,祭歌數目共16首,每首分1-6不等節數,除5及11首各有不同旋律,每首不同節數則演唱相同旋律,另14、15、16首以及1、13首,各擁有相同旋律,因此整場祭歌共有17種不同旋律,尤以每節句中出現虛詞為一大特色。演唱祭歌必先由一人起音領唱一句後眾齊聲跟唱,故擔任領唱(主唱)者就必須熟記歌詞,否則歌舞中斷,隊伍即無法進行,故祭前族人各組依籌備會排定之時間地點勤練祭歌,通常多在晚上6點至深夜午時結束練唱。
四.南北祭團大會合:祭典前1-2週,由南群主祭召集,北群派代表約20人參加,2008年於國曆10月25日在南庄中港溪畔舉行,由雙方朱姓主祭主持,報告祭典籌備情形,檢討已往缺失,祭儀程序之安排及應注重禮節、和諧相處,協商完畢則就地演唱祭歌約一個多小時結束。
賽夏族籌辦巴斯達隘祭典活動,自南群向天湖結期開始,進行祭典籌備會議,祭歌演練至南北祭團大會合截止,以上籌備儀式為整個祭典活動屬先前作業準備時程約一個多月,此時距離開始時間近乎十天左右,緊接著進入正式祭典歌舞連續重點活動為期七天(第一、二天為有關迎「神」靈族內祭禮事務白天舉行;第三、四、五天為太陽下山至第二天太陽出來為止三個夜晚之歌舞活動;第六、七天為有關送「神」靈族內一般祭禮亦於白天舉行)。以下是傳統儀式過程與活動內容(1〜7)略述如下:)
1、招請達隘祭祖(homobos)提前過夜(moehaehae:o’):祭典前二日舉行(2008年於國曆11月12日),當日上午8時各姓族人代表先至祭屋集合,由總主祭主持,頭目及各姓耆老亦在場協助解決,首先徵詢族人將兩年來之恩恩怨怨贖罪坦白說明,俟逐一化解後,全體離開祭屋,各主祭各持一串肉、小米酒,面向東方,由總主祭先祭告「祖靈」(指的是達隘而非賽夏族祖先),正式邀請達隘蒞臨即將舉行的盛會。下午各組回指定地點,各戶奉獻祭品(糯米、小米酒)、活動費用捐募款。晚間勤練祭歌通宵達旦,以為「迎靈」之準備,稱「提前過夜」,朱家會派出族人至各姓氏家族巡視,鼓勵族人振作起來,努力完成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
2、迎靈儀式(roma:ol):祭典前一日舉行(2008年於國曆11月13日),凌晨5時破曉時分,主祭者及所有媳婦、女婿及指定人員,自屋內將綁上芒草的「臼」緩緩滾出屋外,全體族人肅立於屋前,面向東方,唱祭歌第一章「招請歌」。然後由媳婦將小米穀倒入臼中以杵舂搗成白米,祭歌則配合搗米動作,反覆唱至搗好為止,儀式歷時約一小時告一段落。舂好之白米交給媳婦、女婿蒸熟,再由媳婦、女婿打成糯(小)米糕,連同肉魚蝦小米酒再交總主祭親自於祭堂供奉達隘,然後就地與族人共享。傍晚各姓氏代表攜帶祭品及贖金至祭屋敬祭達隘,並向總主祭報告分組召靈儀式的情況及需要告知的事項,然後預演歌舞約1小時,召靈儀式正式結束。
本日為南群祭典第一夜,若經雙方協議觀摩,則北群組隊至南群向天湖祭場參加祭典;而北群祭典第三夜(11月16日),南群亦需組隊至北群大隘祭場參加祭典,共同「送靈」。
3、歌舞迎靈(kistomal):正式祭典歌舞第一天(2008年為國曆11月14日),傍晚六時前由總主祭指揮全體朱姓媳婦清掃會場,並在四周升起火堆,全體族人穿上傳統服裝,繫上芒草,掛上「臀鈴」,各姓氏「肩旗」備妥,在祭屋集合。晚上6時,首先由趙姓族人自祭屋內起音領唱祭歌第一章「招請」,引領朱姓族人一字排開以歌舞方式往祭場前進,抵祭場後朝東北方轉成一開口的舞圈,其它族人隨後加入,持續歌舞不停(中途可換人),背負臀鈴者則排成弧形隊伍在舞圈外圍緩慢舞動著,各姓氏(組)的肩旗伴隨歌舞節奏在場中跳躍,形成一幕莊嚴隆重而神秘的歌舞祭儀,直至翌日太陽出來才結束。
4、歌舞娛靈(papatnawasak)、長老訓示:正式祭典歌舞第二天(2008年為國曆11月15日),晚上6時開始,祭歌從第一章至十一章反覆的唱,舞蹈配合祭歌持續不停,直至午夜12時「主祭訓示」歌舞始暫停。此時全體族人朝東方圍成ㄇ字形隊伍,朱家媳婦持火把從祭屋走進祭場,朱家女婿則合力將綁上芒草的「臼」從祭屋推滾至場中央,再請朱姓總主祭站在臼上訓勉族人,希望族人奮力圖強、互助合作,維護賽夏族文化,做個有守有為的人,並感謝族人多日來辛勞,接著由趙姓頭目繼續訓勉族人,並歡迎外賓蒞臨參加巴斯達隘,所有族人肅立聆聽。長老訓示完畢歌舞繼續進行,直至天亮太陽出來為止。
5、歌舞送靈(papatnaoloraez):正式祭典歌舞第三天(2008年為國曆11月16日),晚上6時開始,各組聚集祭屋聽候總主祭指示,牽手吟唱祭歌緩緩步出祭屋,以肩旗引導前往祭場,歌舞通宵至黎明。總主祭並指揮朱家媳婦、女婿將送靈儀式使用之糯米糕徹夜準備完成,此夜為歌舞活動之最後一夜,來自各方之遊客蜂擁湧上規模不大的祭場人山人海,好奇的漢民朋友亦設法借衣紛紛加入舞群,熱烈的歌聲歡樂場面,讓遊客流連忘返。
6、送靈儀式(papaoSa’):歌舞後第一天舉行(2008年為國曆11月16日),此儀式係為模擬往昔族人與矮人間斷橋事件破壞情景,呈現此刻現場「模擬演出」,故在儀式中形成兩組對立人馬(上山砍樹者飾矮人,留在廣場者為族人),首先上午八時總主祭指揮一位媳婦,將祭屋內所掛(插)之芒草全部收取淨空集中於祭堂,此時廣場上之隊伍緩緩面向東方,準備進行送靈態勢,當媳婦奉命將芒草快速抱住,從祭堂閃電往東方丟棄之同時,廣場上之全體族人齊唱送靈(神)歌(由朱姓領唱),並將頭手上之芒草全部丟往東方,此刻總主祭召集各姓氏青年代表,由朱姓青年率領前往山上砍伐赤楊木一棵,樹幹繫滿上芒草抬回祭場,以鹽膚木撐起橫架在祭場上(如同座橋),首先由廣場族人魚貫在橋下跳躍抓取芒草求祈福,最後由擔任領rinraw者家屬奮力跳躍抓取整枝赤楊木拉下,接著再由全族青年合力搶折,往東方丟棄,表示將矮靈送走,儀式即告結束。(在向天湖之南群尚有「塗泥」、「拋神鞭」等儀式)儀式結束後,總主祭在祭屋內特感謝要求領取(rinraw)之趙氏主祭及家屬,享用特製之糯米酒致贈糯米糕,以示慰問其辛勞並感謝彼此合作無間,同時趙姓主祭者亦當面邀請朱姓族人接受豐盛的宴席款待,慰勞朱家媳婦、女婿多日來的辛勞,總主祭同時邀請阿巫嬤各姓式主祭或長老一同前往接受會餐。
7、河邊送靈(pasosowaw):歌舞後第二天舉行(2008年為國曆11月17日),為整個漫長的祭典最後輕鬆歡樂活動,即族人集體至河邊送行,上午九時,族人到大隘村原達隘居住的山洞附近河谷餞送矮靈。族人在河邊烤肉、烹煮食物,準備豐盛午餐,充滿歡樂氣氛。上午11時,總主祭召集各姓氏主祭、長老、南祭團代表等,聚集達隘住處附近河谷,面向東方以酒肉串等為獻祭送行,並祈求庇佑族人平安順利外,祈求作物豐收、族群繁衍兩年後再聚。儀式結束後族人享用豐盛的午餐,為期一個多月的「巴斯達隘」祭典正式結束。
綜觀賽夏族「巴斯達隘」,相較於其他原住民祭典具諸多特色:一、祭典時間最長,從「結繩約期」算起至「河邊送靈」為止,長達一個多月。二、祭典儀式保存最完整,數百年來除祭場位置變遷外,祭典儀式從未改變。三、祭典歌曲最複雜,總計16章,35節,232句,17個曲調。四、祭典禁忌最多,最富神祕感。五、祭典具有濃厚教育性,啟發族人和平、尊重、互助、分享觀念
「巴斯達隘」祭典期間禁忌非常多,族人及參加祭典的遊客均必須遵守,不可觸犯免生意外。這些禁忌包括:1.自祭典開始(結繩約期)即不可與人吵架、罵人或打罵小孩。2.傳說ta’ay遭到滅絕事關孕婦,因此祭典中孕婦儘量避免到祭場,尤其最後一日送靈時孕婦務必迴避,如不遵守日後恐有難產或生出畸形兒之虞。3.所有參與祭典的族人及遊客,必須先至「祭屋」繫上芒草(包括相機)祈求平安,並在「贖金箱」投入贖金。4.祭典期間切忌說出任何對達隘不敬的話,以免遭矮靈懲罰。5.遊客在午夜之後可入場參與歌舞,但切勿唱祭歌以外歌曲,以免觸怒矮靈。6.如有觸犯禁忌受到矮靈懲罰者(賽夏族人稱「被捉」),應立即前往祭屋向達隘致歉,並請朱家主祭協助化解。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302099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146號
評定基準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歷史性:由歷史事件形成,具有紀念性意義者/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
法令依據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五十九條、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辦理
指定(登錄)理由矮靈祭(pasta'ay)是賽夏族最重要的祭儀活動,從「結繩約期」算起至「河邊送靈」為止,長達一個多月,祭典儀式保存完整;祭典歌曲章、節、句、曲調豐富。祭典禁忌多,富神祕感;祭典具有濃厚教育性,啟發族人和平、尊重、互助、分享觀念。且保存團體之組織、活動及相關文化呈現豐富多樣。
歷史悠久,民俗傳承永續不斷,具備傳統性、地方性、歷史性、文化性及典範性,符合登錄精準。
代表圖像來源新竹縣重大節慶及有關民俗文物普查計畫報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