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馬祖擺暝祭

馬祖居民的原鄉—福建福州語系地區,自古以來即有元宵節鬧花燈、擺暝、迎神、遶境等民俗活動,其熱鬧程度猶盛於春節,移民到了馬祖列島,原鄉的習俗自然也帶至新居地,平日大家忙於生計,春節、元宵節時正是農漁業的淡季,人們一方面可以獲得短暫的休息,另一方面也要有可供調劑的娛樂休閒活動,同時把敬神明的活動放在此時進行,在敬神明的活動中亦可以凝聚宗族、村長、信徒們的意識和增強團結的力量。因此,擺暝活動無論是在原鄉亦或在馬祖地區,總是傳承不斷,縱使形式稍有改變,但其內容總是相同。大陸福建地區尚把「元宵節擺暝迎神」活動指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連江縣
    北竿鄉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連文推字第0980025498號
    2009-12-30 14:55:46.0
    變更/修正
    府文資字第1110047864號
    2022-10-31 15:41:47.67
  • 級別名稱
    民俗
  • 種類
    種類代碼
    F5


    種類名稱
    儀式、祭典、節慶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農曆正月或初五、六,或初七、八以後,各村視習慣陸續開始「上節暝」,上節暝當晚各家戶在門楣上掛上紅燈籠,標誌著元宵節的開始,也就是進入擺暝緊鑼密鼓的準備。輪到作頭的家戶(約四五戶)各派出一人組成一隊向各家戶調查每家要擺的暝,有的人家選擇擺三暝,有的選擇擺四暝,每一暝預收500至1000元作為費用,然後開始採買豬隻、全羊、雞、魚、肉、蛋、水果、乾貨、糖果、蜜餞、酒、茶、飲料、泡麵,訂購包子,以及所有擺暝所需用品,並將廟宇內外打掃清理乾淨,整理神轎、燈具等等。擺暝當天傍晚時分,廟裡已在神龕前擺上幾張大方桌,參加擺暝的家戶或用鐵罐或用水桶裝滿沙子上插著大紅蠟燭,送到廟裡,鐵罐或桶子上貼著寫著「弟子○○○敬叩」字樣的紅紙,作頭的人會在天色漸暗時逐一把蠟燭點著。廟門入口點著一支大檀香,然後數隻大神豬被擺在桌上,與台灣的神豬不同,馬祖的神豬並不口含鳳梨或橘子,而是嘴裡插著榕樹枝,豬油網攤開在背上,中間插著一把小刀。據說,榕樹枝除了有避邪作用,其綠色象徵農作物欣欣向榮,榕樹馬祖話稱為「成樹」有祈求成功的寓意。前一年家有喜事者,如蓋新房子、娶媳婦、作大生意或添丁的人家,還會獻上全羊敬神。 大方桌上除了蠟燭,還有五或六組(每十碗一組)的供品,有全雞、全魚、太平、豬肉、魚丸、魚麵…等等,每碗供品上裝飾著捲曲的青蔥、染成紅色的冬粉絲,或紅色剪紙,五顏六色非常好看。臨水夫人的神龕前擺的是喜酒喜碟喜燭,是當年家中有新婚、添丁等喜事的人家一定要擺的,這就是馬祖人所謂「給奶作歡喜」。 鼓板隊在下午三、四點時分聚集在廟埕,就開始打起鼓板,震天價響,讓人不知道今天擺暝都難。然後「保長(ㄓㄤ)公孩仔」在鼓板隊陪同下,一手執酒壺作飲酒狀,一手持竹枝作驅趕狀,踩著酒醉步伐進行「清道」—驅逐道上孤魂野鬼等不潔物,使其迴避勿妨礙神明遶境,隨行人員每至一路口即燃放鞭炮後於牆上貼上寫有「清潔街衢」字樣的符,表示此一路段已經清潔乾淨了。保長公孩仔之服飾與其他孩仔不同,他頭戴斗笠或瓜皮帽,穿著馬掛長袍的清代至民初服裝,保長公之所以和藹可親醉態可掬,是人們將其比擬現實中的保長—有保長者好酒,一邊啜酒一邊為民服務,心情十分愉快。 傍晚工作人群漸漸向廟裡聚攏,各司其職,除了點亮所有蠟燭,擺置所有各物,有人串聯燈隊的電線,有人請出香爐,有人請出神驕,有人請出神像,有人備好「孩仔」,隊伍就緒後,廟宇主委焚香敬拜後,面向神明高聲唱唸「請神譜」後,在擇定的良辰吉時,遊神隊伍準時出發。隊伍前頭為開道旗,後依序保長公、高照牌(敬神如神在)、燈隊、第一隊鼓板隊、各尊孩仔、燈隊、第二隊鼓板隊,燈隊、香案、神明輦轎、華蓋等等,場面非常壯觀熱鬧,但是卻井然有序不嘈雜。長長的隊伍從廟出發,遶行全村,另有一組人馬守在廟裡照顧那些蠟燭。隊伍所過之處每家戶點香拱拜後插於香爐後並放一串鞭炮,所以抬香案是非常吃重的工作,通常會有多組人馬輪流,一旁還要有人協助民眾插香。從前各村人口皆多,各鄰都出一隊燈、一隊鼓板,所以遶境隊伍非常長,保長公快要走到村莊盡頭,香案還在庄頭,現在人口外移,遶境隊伍明顯縮減,頂孩仔的工作還得商請當地駐軍協助。 遶畢全村,隊伍回到廟裡,各物件歸位,主委燒香秉告神明遶境圓滿完成,每位參與人員分得一枚太平和一個包子。村民絡繹不絕地來廟裡燒香,廟裡香煙裊繞,熱氣騰騰,驅走了正月天的寒氣,每個人的臉色緋紅都是笑意,畢竟這幾柱香求得了神明一整年的庇佑,新的一年將會平安順利,每個人都安心了。
  • 所屬族群
    族群名稱
    其他


    類別名稱
    漢民族


    其他備註
    閩東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連江縣南竿鄉清水村136-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36-22393
  • 主管機關名稱
    連江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連江縣政府
  • 主辦單位-名稱
    連江縣政府
  • 評定基準
    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91條 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5條、第6條
  • 指定(登錄)理由
    1.各島的擺暝活動具有原鄉源頭和在地發展的脈絡。 2.民俗活動,各島參與,都具有文化教育性。 3.祭典中送喜的習俗,具有濃厚人文特色。
  • 代表圖像來源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