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邱家古厝興建於昭和3年(民國17,1928)~竣工於昭和5年(民國19,1930),格局為五開間「一條龍形式」傳統民居。 第一次興修時期: 時間為昭和5年(民國19年,1930)~(民國40,1951),「花蓮大地震」影響之前,格局為ㄇ字型「反三合院」形式,會有這樣的格局是因為家族成員增多,於當時建築物之左右兩側新建兩個「木造式開間」;另外向後院增建兩棟建築,第一種說詞為:分別為龍邊「木造式」和虎邊「土角磚造式」廂房,機能為廚房、儲藏空間與豬舍。第二種說詞為:兩邊都是「土角磚造式」廂房。其中龍邊廂房為房間,虎邊廂房為廚房與儲藏室,另增建豬舍。 第二次興建時期: 時間為民國40年(1951,「花蓮大地震」影響之後)~民國94年(2005),格局為七開間「一條龍形式」建築,會有這樣的格局是因為受「花蓮大地震」影響,建築損毀嚴重。正身結構主體以「補強」方式修復;後院建築修復部分,第一種說詞為:龍邊廂房受損部分也以「補強」方式修復;虎邊廂房倒塌部分則重新建造為豬舍,並於原虎邊第七開間做隔間調整,並增建前方空間為裁縫店所需之空間。第二種說詞為:兩邊廂房皆倒塌,只重新建造龍邊廂房與長工居住空間;原虎邊廂房處改建為豬舍與雞舍、中藥房後側的診療室與配藥間約民國40年(1951)地震後;後又增建龍邊廂房與正身之間的廚房和廁所、後院花園圍牆、正身左側第三開間,前院增建商業使用空間,及旁邊新建沿街街屋作出租用。 第三次興建時期: 時間為民國94年(2005)~至今,格局為七開間建築,會有這樣的格局是因為受碧力斯颱風(民國89年)影響,正身屋面再次受創;及近年因明堂(神明廳)及廂房之樑柱蛀蝕嚴重而毀損,有倒塌之虞。屋主自行雇工整修,於民國94年(2005)修建明堂部分及龍邊次間和落鵝間的地板、天花板與屋頂層;修建龍邊次間及落鵝間部分的目的在於將其改裝成展示空間及客廳使用,並改善屋頂漏水嚴重的情形。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花蓮縣
    富里鄉
    東里村7鄰道化路28、30、32、34、36、38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0980185339A號
    2009-10-30 16:45:31.0
  •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3


    種類名稱
    宅第


  • 現狀
    完邱家古厝目前為七開間格局的建築,使用空間只主建築的木構造主屋;依主要使用空間概略分為以下部分: 1.前埕: 介於古厝與面前道路之間的緩衝空間。主要作為自家用停車場與戶外活動廣場。 2.後院:主要作為曬衣間和戶外活動廣場。 3.店宅居住空間: 稱”正身”,目前有兩戶邱家後代子孫居住。中間為明堂(神明廳),左側次間與稍間為對外開放展示文物之空間,邊間為客廳;後院龍邊廂房、右側次間與稍間為居住生活空間(臥室、廚房、餐廳、客廳、浴廁等);虎邊廂房部分為儲藏室。 4.菜園:位於前埕對街,目前依舊有再種植蔬菜。 5.小伸手: 位於前埕的右邊。目前經營冰店,另提供附近居民使用網路。
  • 外觀特徵
    建築正身為七開間格局的傳統民居,正身屋脊高6.16米,左右兩側開間屋脊則高5.77米;前埕與道路中間有溝圳作為中介空間;最大特色是古厝前的檐廊上的兩根竹節石柱,這在傳統民宅建築是十分少見的。右邊間前方則有小伸手做為冰室。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大木結構、石雕廊柱,前廊外牆雕花窗及彩繪,正廳內部客家 傳統棟應列入重點維護。
  • 使用情形
    邱家古厝內外空間分為九區介紹,分區標準以正身七開間格局每間向後延伸一整列為一區;另外最右邊區(左邊區之左邊)編為一區: A區: 左邊間列。由外至內共分為7小區,分別為外廊(A0)、接待訪客客廳(A1)、邱家私人客廳(A2)、和室(A3)、起居室(A4)、臥室(A5)、車庫(A6): (1)外廊: 木頭受蟲害,已塗上黑色保護漆;屋頂襯板有明顯水漬。 (2)接待訪客客廳: 目前為邱家接待訪客使用的地方,由邱家二房第五代管理。內部吊掛許多邱家史籍書畫資料,電路管線也重新配置過。整理過的襯板、簷桁條上有明顯水漬,簷桁條上亦吊掛電燈線路;另有修補過之木材表面漆已脫落,地板材質已改為石英磚地坪。 牆面有吊掛線路開關,牆壁木板上有明顯水漬;另外部分窗戶已重新整修過,但木材因乾燥不完全有收縮不均現象;門扇是經由其它位置移動至此,經過整修後作為隔間使用。 (3)邱家私人客廳: 此為邱家人用餐、休息的地方。此間隔間材料為舊門扇加以重新裝修製成,然部分木頭有裂痕,研判可能是構材本身收縮不均或室內溫度變化過大所致。另外牆面損壞部分已重新塗裝。室內還有一座閒置傳統爐灶。 (4)和室: 目前作為臥室使用。室內線路和控制箱隨意釘掛,並無系統規劃。原有窗戶已使用水泥砂漿封補,屋架部分有明顯水漬,室內牆壁已塗裝油漆。 (5)起居室: 屋架已重新裝修過,也保留原有之門扇,但門扇已被塗上白色油漆。屋頂管線隨意吊掛,且屋架襯板已出現明顯水漬。 (6)臥室與車庫: 合併為臥室使用。內部有重新塗裝過,屋頂也已封釘木板,天花襯板有重新抽換過;戶外則做為曬衣場使用。 B區: 左稍間列。由外至內共分為3小區,分別為外廊(B0)、展示室(B1)、餐廳(B2)。 (1)外廊: 展示室入口處增設兩扇小隔柵門。屋外牆面保留原有木材材質,但牆板出現裂縫,推斷因年久且乾燥收縮不均所致。屋架偶柱和懸柱已塗上黑色油漆作防腐;窗戶加上鐵柵防竊。屋頂橫樑有多處裂縫。 (2)展示室: 此間陳設許多邱家舊物,如牛車的木製車輪、舊帳冊、藥房牌匾、圖書畫作等。吊掛書畫木牆隔間、門板因年代久遠,造成收縮變形;屋頂補強的五金構件也鏽蝕為處理,襯板損壞也未補修。 (3)餐廳: 目前作為堆放衣物使用。室內兩樘窗戶改為儲物窗,牆壁皆塗上水泥漆。屋頂一處襯板破損,暫以烤漆板替代;且襯板上有明顯水漬與污垢痕跡。 C區: 左次間列。由外至內共分為4小區,分別為外廊(C0)、展示室(C1)、儲物間(C2)、廚房(C3): (1)外廊: 展示間入口牆上的書畫保存大致完善,上方屋頂部分瓦片破損,橫匾墨寶已斑駁,無法判斷內文。另外,前方柱子由於前些年的地震造成柱位傾斜偏移,目前已用木柱加以固定補強。木窗也加裝木隔柵。 屋頂橫樑已出現水平方向裂縫,屋瓦有破損;牆堵上的窗櫺格因年代久遠、收縮不均而有裂縫產生;補強之五金構件皆已鏽蝕;石柱基礎因位移而損壞。 (2)展示室: 用來展示陳設邱家搜集而來與遺留下來之古物。木柱與窗柵皆塗上白漆作防腐;室內配電盤裸露未加裝外殼防護;屋頂襯板發現有水漬痕跡,螺栓、座金等補強五金也已鏽蝕。 木柱上有因碰撞而損壞的痕跡,木樑上也有被蟲蟻蛀蝕而損壞之痕跡。另有因配置電線而破壞木構件;其次是因擴建廂房而與簷桁樑搭接的C型鋼,因材質不同及搭接的缺口未進行修補處理,致使雨水會經此滲透至室內,使得襯板與主椽有水漬痕跡,進而損壞構件。 (3)儲物間: 此為後續增建部分。牆堵為磚造,部分窗柵已塗白漆作防腐,牆壁也重新粉刷過。木樑與木柱搭接處的補強構件已鏽蝕,橫樑上也有明顯水漬痕跡。組合樑部位因地震而脫離主結構樑。 (4)廚房: 此為後續增建部分。屋頂材料仍是木結構,兩側牆壁材質為磚造,牆壁有黏貼瓷磚,並保留原有木開窗。 D區: 明堂間列。由外至內共分為5小區,分別為外廊(D0)、正廳(D1)、儲藏室(D2)、客房(D3)、後院(D4): (1)外廊: 目前正上方屋頂瓦片部分損壞、一橫匾墨寶已斑駁辨識。牆堵上的檻板判斷是因氣候溫濕變化呈現不均收縮及油漆剝落。入口處的門神的插香管利用螺栓固定於木板上。 (2)明堂: 為邱家人的神明廳,內部電燈固定在木構件上。室內屋頂因平時供佛而產生煙薰,使木材表面有污垢;且部分襯板已有發霉跡象。另有小香爐吊掛於壁畫上。 (3)儲藏室: 邱家人稱為"阿太房"。目前僅作為放置書畫之處。室內牆堵與門已被塗上白漆;牆壁上吊掛部分書畫資料,屋頂木構架大致完善。 (4)客房: 有經過整修,部分牆堵木材有保留原始建材,但因年代久遠且有漏水現象,所以在木材上還可看到汙垢及部分水漬痕跡,鐵構件也已鏽蝕;部分木頭上的保護漆也已剝落。 (5)後院: 邱家人會於屋簷下曬衣服。屋簷有翻新過,且有加裝木門。但因長期風吹雨淋,造成木頭上有些污損;牆壁上也有些許水痕。 E區: 右次間列。由外至內共分為5小區,分別為外廊(E0)、私人客廳(E1)、臥房(E2)、廚房(E3)和盥洗間(E4): (1)外廊: 此處屋頂襯板和屋瓦有部分破損,另又於柱上吊掛帆布;插角上綁札電線與pvc管,插角木榫有鬆脫狀況。 (2)私人客廳: 已經過整修,以合板進行隔間,地坪也已舖貼地磚,無法看出屋架結構狀況。 (3)臥房: 為小朋友房間。屋頂至地板已經過裝潢,無法看出原有木結構的保存狀況。 (4)廚房: 四周水泥磚牆已塗上白漆,屋頂使用輕鋼架。地坪仍保留當時增建時使用的磨石子材料。 (5)盥洗間: 除盥洗間外,也作曬衣使用。除原有屋簷外,另使用鋼骨加烤漆板搭建出半戶外空間。屋簷下木構件已經更換為角材,角材已有輕微蟲害現象。 F區: 右稍間列。由外至內共分為4小區,分別為外廊(F0)、兒童起居室(F1)、主臥房(F2)和小孩房(F3): (1)外廊: 屋頂襯板與牆堵木材有收縮現象,致使有縫隙產生;另外因木榫洞的溫度變化過大而變形,將木榫給擠壓出來而產生插角鬆脫現象。另外屋架偶柱、懸柱都已塗上黑漆作防腐;門窗也已更換為鐵柵紗窗。 (2)兒童起居室: 目前為兒童休憩空間。已重新裝潢過,窗戶也加裝窗簾盒等設施。由於裝潢因素無從觀察屋架目前問題狀況。 (3)主臥房與小孩房: 該廊道屋頂角落有電線路徑,部分已塗白漆。木構件有油漆剝落現象,而屋後之屋簷下有架設供曬衣服吊掛竹竿。 G區: 右邊間列。由外至內共分為5小區,分別為冰店(G0)、儲藏室(G1~G2)、廚房(G3)和閒置空間(G4): (1)冰店: 為邱家販售冰品處。屋外屋架部分有水漬現象,構材自身乾燥收縮不均或因溫度變化過大而使木材有裂縫產生,屋頂襯板也發現有水漬痕跡。屋面已更換為鋼浪板,部分結構材也更換為新料,牆面因商業用途做部分調整及管線配置;但結構形式已被破壞。 (2)儲藏室: 走道上木構件及雨淋板因長時間漏水而導致滋生腐朽菌、蛀蟲而損害構件。 (3)廚房:使用率很低。屋頂因漏水使合板有腐朽現象。 (4)閒置空間: 目前已無使用。屋頂板因長時間破損漏水而導致滋生腐朽菌、蛀蟲而損害構件;烤漆板也因風吹雨淋而鏽蝕。 H區: 後院左邊列。由外至內共分為5小區,分別為廁所(H0)、洗(曬)衣間(H1)、庭園(H2)和儲物間(H3~H4): (1)廁所與洗(曬)衣間: 合併洗(曬)衣間使用。為屋簷木構架上有水漬污垢痕跡,線路配置太過凌亂。 (2)儲物間: 室內屋頂已更換新木料,牆壁也已塗上油漆;牆外吊掛1座廢棄熱水器,木窗仍舊保持原樣式。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邱OO
    土地所有人
    邱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花蓮縣花蓮市文復路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花蓮縣文化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8227121-316
  • 主管機關名稱
    花蓮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花蓮縣政府
  • 室內特徵
    請參照「構造方式」與「使用情形」。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花蓮縣
    富里鄉
    大庄段
    744
    2
    花蓮縣
    富里鄉
    大庄段
    691
  • 緯度
    23.267666
  • 經度
    121.304378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6條及98年5月25日「花蓮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第一類組(古蹟、歷史建築、遺址及文化景觀組)委員會98年度第1次會議」決議。
  • 影音多媒體圖片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 指定(登錄)理由
    本縣古厝並不多見,就其外觀和內部結構大致保持完整,鄉村地區更難得有此維護良好且深具意義的古厝,應列為歷史建築。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