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莊樂生療養院

臺灣對於漢生病(痲瘋病)患者的安置與收容自清領時期便已開始。由於受限於醫療科技,以及對漢生病的不瞭解,歷經日治時期至戰後國民政府遷臺,政府對於漢生病患之安置皆採取隔離安置之方式。院區創建於昭和五年(1930年),由日本官方強制介入執行,全部院區由行政、醫療、生活起居、信仰、市場、餐廳、澡堂、福利社等建築群組合而成,不僅只是醫療單位,同時也是院民終身之住所。 國民接收初期,由於物資缺乏、醫療專業人員不足加上區域治安欠佳,導致樂生院史度過一段混亂而困難的時期。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收容人數已超過上限,便結合美援擴建院區,安置龐大的人數。到民國六十年代以後,原以美援為主的援助體系在政經環境變遷下退出臺灣,樂生院的設備轉由本國官方預算支持,而來自民間的捐助則以日本笹川財團為主。至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止,樂生療養院內的病患宿舍已高達56棟,病床數也有970床。自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至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間,歷經諸多抗爭行動,院區建築保留49棟建物。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新北市
    新莊區
    中正路 794 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北府文資字第09800123211號
    2009-09-07 10:35:52.0
    變更/修正
    北府文資字第0990003591號
    2010-03-26 12:33:03.541
  • 種類
    種類代碼
    A16


    種類名稱
    產業


  • 現狀
    現況保存之建築物過去進行少部分修繕,目前進行修復工程。
  • 外觀特徵
    樂生療養院自昭和五年(1930年)設立後直到戰後的1960年代、1980年代一直持續不斷有新增的建物,也因此院區的建築物揉雜了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特色,從昭和初期、中期的日式建築風格,到戰後的RC建築,呈現了日治時期至戰後初期臺灣建築的演進史,概略分成七種。 一、王字型第一二三棟、蓬萊舍、平安舍、太平間、輔導員室、洗衣房、大浴室、消毒室等,房舍特點是拱圈外表,以十三溝面磚做外表裝飾,王字建築是用咖啡色及褐色,其餘皆是棕色及土黃色。 二、建築考量讓臺籍患者半永久居住,故在建築型態上採仿三合院形式的本島式建築,風格與細節方面為磚造木構屋架黑瓦,以日式半切妻大片斜屋頂,可以說是稀有臺、日、西混和式樣建築,例如:大屯舍、七星舍、竹雅舍。其中的蓬萊舍與平安舍建於樂生療養院行政棟之後的山坡上,建築物位於各自獨立的平臺之上,四周則有將近高二米的卵石駁坎,並有層層相連的斜坡道串聯兩棟建築物,屬同時期之建築群。 三、樂生院有官舍、宿舍、職員宿舍,以T、L、ㄇ為主,獨門獨院,是日式住宅模樣。 四、受到十坪住宅連棟的影響,建築特色為十幾坪寄贈住宅,皆為正方形,側牆是整片紅色磚造外觀。例如:光山舍、雙愛舍、喜一舍、漁翁舍、臺南舍、嘉義舍、婦慈舍。 五、戰後六零年代的屋頂特色做出高凸的瓦鎮形式,山牆左右兩側也有疊澀的牆頭,如福利社、和平舍、院長室。 六、戰後1960、1980年代特色為二層樓四坡水房舍,如經生一舍、惠生一二舍等。 七、信仰相關的建築,為天主教、基督教和佛教。聖威廉天主堂套上綠色琉璃瓦中國式回紋頂飾,簷牆山尖的人字描框,左右兩側簷廊,大小柱子皆以紅色描繪,正中央兩扇作為開關。佛教堂棲蓮精舍在外觀上與基督教堂相似設計成為山形尖頂,之後改建外觀成為仿中國式建築及平頂;本體在屋頂出挑一圈北方樣式琉璃瓦歇山頂做出頂蓋當遮陽板;簷廊以後的屋頂則採用鋼筋混凝土出簷及欄杆,搭配仿中式托木(雀替)的支撐。基督教聖望禮拜堂的外牆採用洗石子外飾面,屋頂為RC造山形屋頂,門窗有雕花,及彩繪玻璃與洗石子窗臺。 資料來源: 樂生療養院歷史建築王字型二三進、大廚房、大同舍、東高雄舍、福利社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樂生療養院歷史建築七星舍等13棟調查研究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歷史建築本體應定期性環境檢修保養紀錄,例行性清潔管理並依損壞狀況擬定維修策略,以維護原貌。 資料來源: 樂生療養院歷史建築王字型二三進、大廚房、大同舍、 東高雄舍、福利社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
  • 使用情形
    樂生療養院醫療部門大部分已經移往新建的醫院大樓,院民部份移住新建院區,但仍有部份院民居住於原有院區。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建築所有人
    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
    土地所有人
    中華民國
    土地所有人
    臺北市
    土地所有人
    中華民國
    土地所有人
    中華民國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2)29603456
  • 主管機關名稱
    新北市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 室內特徵
    一、王字型建築群,是橫向與垂直的木造走廊及特定廊道,以垂直正交的空間形式,將行政空間、治療室、醫藥室、重病院、太平間、預診室、消毒室、更衣室等串連起來,形成「王」字型建築,也是樂生療養院佔地最廣、面積最大的建築物。 二、蓬萊舍及平安舍的配置於屋內陳設一列100x200公分的方形木床,床上鋪設的是日治時期沿用至今的綠色塌塌米。小房間內大約擺設七張木床,每一個木床旁邊配有一個鐵製的桌邊櫃。每一個人在院內擁有的空間大體來講就是一人一坪的空間。 三、本島式建築(七星舍、大屯舍)主要配置為患者宿舍起居室共有3間;設置有盥洗室、廚房及廁所的空間。各個房間內部,早年擺滿床鋪,最多時期十多人擁擠在一個房間裡,毫無隱私可言。「以院作家」代表的正是所有院民的心情。 四、十坪住宅十四棟病舍皆為正方形,室內為40x40公分的磁磚地坪,內牆為白漆。 五、戰後六零年代如福利社地坪為塑膠防滑地磚,牆面佈滿裂痕,多為白色油漆粉刷。 六、二層樓四坡水房舍建築平面為呈近正方形,內牆為水泥粉光加上白藍色水泥漆,天花材質為壓克力。 七、聖威廉天主堂平面以十字型的聖堂空間為核心,東面入口周圍有簷廊,內部160公分*105公分菱形樣式磨石子地坪。 佛教堂的內部有磨石子地板,大廳裡則有一高台式作法的佛龕。基督教聖望禮拜堂成一字型配置,室內空間經過信徒座席區後能看到主祭壇的講臺,講臺兩側有後門方便進出使用。 資料來源: 樂生療養院歷史建築王字型二三進、大廚房、大同舍、東高雄舍、福利社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新北市
    新莊區
    青山段
    413
    2
    新北市
    新莊區
    青山段
    414
    3
    新北市
    新莊區
    青山段
    415
    4
    新北市
    新莊區
    青山段
    416
    5
    新北市
    新莊區
    青山段
    419
    6
    新北市
    新莊區
    青山段
    420
    7
    新北市
    新莊區
    青山段
    442
    8
    新北市
    新莊區
    青山段
    443
    9
    新北市
    新莊區
    青山段
    446
    10
    新北市
    新莊區
    青山段
    457
    11
    新北市
    新莊區
    青山段
    493
    12
    新北市
    新莊區
    青山段
    494
    13
    新北市
    新莊區
    青山段
    502
    14
    新北市
    新莊區
    青山段
    503
    15
    新北市
    新莊區
    青山段
    504
    16
    新北市
    新莊區
    青山段
    505
    17
    新北市
    新莊區
    青山段
    506
    18
    新北市
    新莊區
    青山段
    507
    19
    新北市
    新莊區
    青山段
    508
    20
    桃園市
    龜山區
    迴龍段
    317
    21
    桃園市
    龜山區
    迴龍段
    317-2
    22
    桃園市
    龜山區
    迴龍段
    318
  • 緯度
    25.0221553385632
  • 經度
    121.409103096249
  • 法令依據
    <<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歷史建築王字型、大廚房、大同舍、東高雄舍、福利社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案 樂生療養院歷史建築洗衣房、經生一舍、惠生一舍、惠生二舍、小餐廳、大浴室、 女希望之家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該址見證臺灣醫療史上將癩病視為重大傳染病,集中管理限制進出之醫療院所,係日本官方強制介入執行,自日據大正末年至民國六十年代,目前仍有一、兩百名病患居此,前後有千名以上病患在此生活與往生。 (二)位於新莊迴龍邊區,舊名頂坡角處,為地形起伏之丘地,夾擠於兩座山凹之間,使整個環境完整獨立,又為掩飾此一敏感醫療院所,特別將入口大門簡易處理,之後將整個建築群體自主要公路後退三、四十公尺,挑選在一個小平台後方,上下落差為二十公尺左右,再藉綿密植栽做掩蔽處理。 (三)早期為防病患脫逃,乃以鐵絲網作成圈界,不得隨意出入,形成封閉之避病院;全部院區由行政、醫療、生活起居、信仰(包括基督教、佛教、天主教)、市場、餐廳、澡堂、福利社等建築群組合而成,儼然一自給自足之大聚落。
  • 網站名稱
    樂生療養院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