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添興窯及其附屬設施

添興窯創建於民國44年(1955)。此為創窯時所建立第一座蛇窯,後來由於產品銷售量日大,於民國49年(1960)建立第二座蛇窯,民國75年(1986)由於不符經濟需求,拆去一座,現在保存的蛇窯是創窯時所建立的蛇窯。民國88年(1999)921大地震,本窯遭受嚴重的損傷;窯體被震得幾乎全毀,後經克服各種困難,終於在民國89年(2000)8月3日修復完成 ,現已成為台灣地區現存仍實際燒窯的最老蛇窯 ,繼續擔負延續台灣陶藝傳統的使命。 添興窯歷史: ◎民國44年(1955)由林陳梅女士【第一代,即現任主人 林清河 之祖母】率子林天鍫 、 林雙喜第二代等創立於南投縣集集鎮田寮里舊中潭公路邊即【集集綠色隧道】,初期設一座蛇窯專門製作實用之粗陶器皿及琉璃瓦,成立後因產品精良普受愛顧,業務蒸蒸日上。 ◎民國48年(1959)由於市場需求,為提昇產量又增設一座蛇窯。 ◎民國49年(1960)第二代 林添進 (四子)加入本窯經營行列。 ◎民國52年(1963)為改善陶土之處理品質,不惜鉅資購置大型練土機,當時一般窯場仍以人力或獸力處理陶土。從此,產品品質大幅提昇,而受廣大民眾之肯定。 ◎民國66年(1977)由於家族分產由林雙喜 (第二代二房)獨自接掌。 ◎民國68年(1979)現任主人 林清河(第三代、 林雙喜 之獨子)開始接掌,並致力於產品提昇。 ◎民國69年(1980)開始採用電窯、瓦斯窯及增設其他現代化之機器設備,以符合現代化做陶之需求。 ◎民國72年(1983)台灣經濟環境大幅變遷,玻璃製品普及與石化製品(塑膠類)之氾濫,粗陶競爭力漸失。故開始減產粗陶,轉而加強開發較有品味之陶藝品,並積極建立窯場特色。 ◎民國75年(1986)全部放棄粗陶製作,並減產琉璃瓦,拆除一座蛇窯。將生產重心轉向生活陶藝系列,期使陶藝品走入一般家庭生活。 ◎民國78年(西元1989年)來窯玩陶的民眾越來越多,乃斥資設立「陶藝教室」。將「陶藝之旅」活動納入添興窯之正式經營項目,引起相當正面之迴響,全面停產琉璃瓦。 ◎民國79年(西元1990年)籌建作品展示場,讓添興窯作品有一個良好的展示空間,同年11月正式完工開幕,取名為 "添興窯陶藝中心"。 添興窯創窯時的老事務所,為創窯初期以自己生產的磚瓦為主要建材所建;為二戰後台灣特有建築模式,現已不多見。所有人林清河在台灣現代陶的努力與聲望極具代表性,不但刻意保存且對這棟建築維護與賦予的文化價值,堪為台灣建築文化的精神象徵。 添興窯創窯時的第一代機器,是添興窯創窯初期印製琉璃瓦的主要設備,為二戰後台灣陶業較先進之設備。迄民國49年(西元1960年)起,因添興窯逐漸使用電動沖床而閒置。添興窯為了保存產業歷史脈絡,刻意保存於原位至今,目前仍無發現其他保存的紀錄,其價值已無法估算。所有人林清河在台灣現代陶的努力與聲望極具代表性,不但刻意保存且對這部機器並維護與賦予其文化價值,堪為台灣陶業文化的精神象徵。 人力沖床的特色:設置當時因台灣電力尚未普遍,機器設計以人力操作,必須以二名孔武有力的男性熟練師傅操作。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南投縣
    集集鎮
    南投縣集集鎮田寮里楓林巷10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09801477680號
    2009-07-10 11:15:30.0
  • 種類
    種類代碼
    A16


    種類名稱
    產業


  • 現狀
    蛇窯:由於目前使用以蛇窯燒的陶藝品不多,故每窯僅燒約全窯容積的1/3,其他2/3容積必須維持空燒。 事務所:目前閒置。 人力沖床:閒置。 目前蛇窯仍維持使用(每年至少一次)。
  • 外觀特徵
    蛇窯: 年齡 :迄民國114年(2025)已滿70 歲, 前後計燒窯 1500 餘次;921災後迄民國107年 (2008)7月已燒20窯。 管理維護狀況 :70年來共局部維修或大修共10餘次〈含921 災後修復〉目前狀況良好。現仍繼續燒製自然、率性、樸實、雅緻的現代柴燒陶。 體格 :窯室身長 7 5 台尺,窯頭長 20 台尺,總長 95台尺,身高 12 台尺,煙囪高 20 台尺。 姿 貌 : 按 15 度斜坡建築, 共有窯門三個,左 右窯窗各 25 個〈共50個〉,窯頭柴灶孔2個 及通氣孔1個。 產量 : 早期可生產大水缸 60 餘個,酒甕數百個,外加琉璃瓦 7000 ~ 8000 片。由於目前需用以蛇窯燒的陶藝品不多,故每窯僅燒約全窯容積的1/3,其他2/3容積必須維持空燒 , 成本雖高但是為了維持老蛇窯的長壽,仍是值得。 ﹝註:一般窯爐若長久不 燒窯容易風化塌陷 。﹞ 食量 :每窯約需薪 柴 3 ~ 4萬台斤(18公噸 ~ 24公噸)。 現在職務 :除每年燒窯 3 ~ 6 次外,可供遊客走入窯中 欣賞內部70年燒窯的痕跡,及緬懷先民燒 陶之辛苦,宛如走入時空隧道 。 事務所: 非台灣常見的江南式建築,也非仿西洋巴洛克式或日本和式建物,應屬台灣戰後初期台灣特有民宅;因非建築主流現已不多見。 人力沖床: 類別:機器材質:鋼鐵 技法:鑄造、車床、焊接尺寸:85*85*160cm。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整座蛇窯,俾利與當地產業發展進行相互配合,活化本棟歷史建築。
  • 使用情形
    除了燒製獨特風味的柴燒作品外,不燒窯時,則開放民眾入窯內參觀欣賞窯內累積70年的燒窯留下的痕跡,宛如走入時光隧道。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建築所有人
    添OOOOOO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南投縣南投市建國路135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資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9-2231191#409
  • 主管機關名稱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南投縣政府
  • 室內特徵
    添興窯保留了一座創窯至民國114年(2025)已有70年歷史的蛇窯,其構造與功能均相當完整。除了燒製獨特風味的柴燒作品外,不燒窯時則開放民眾入窯內參觀欣賞窯內累積70年的燒窯留下的痕跡,宛如走入時光隧道。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南投縣
    集集鎮
    龍泉段
    500
    2
    南投縣
    集集鎮
    龍泉段
    506
    3
    南投縣
    集集鎮
    龍泉段
    262
    4
    南投縣
    集集鎮
    龍泉段
    263
  • 緯度
    23.8328780423471
  • 經度
    120.755273526438
  • 法令依據
    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二條規定:「歷史建築之登錄,應參考下列基準(1)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所有權人林清河藝師提供
  • 指定(登錄)理由
    蛇窯本體為目前少數保留柴燒的老窯,而就南投縣境內仍持續使用之陶業設備,就台灣陶業發展而言,具有地區特色。 添興窯之蛇窯與老事務所,人力沖床,有其連貫聯結之歷史文化價值,在南投陶業史中占重要地位,在教育與文化推廣有積極正面的意義。
  • 網站名稱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 開放時間
    週四休息,其餘每日上午9:00 - 下午5:30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