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
2019鄒族「戰祭(MAYASVI)」
備註
特富野社 2019年2月9日~2月10日
達邦社 2019年2月16日~2月17日
舉行時間-迄
2019-02-10
舉行時間-起
2019-02-09
簡介
傳統鄒族社會以大社(hosa)為部落的單位,一個「大社」包含許多由大社分支出去的「小社」結合成一個完整的部落。過去曾有四個大社,目前僅存達邦(Tapang)與特富野(Tufuya),劃入嘉義縣阿里山鄉治內。達邦與特富野在傳統部落劃分中雖屬不同範圍,編為同一個村單位稱為達邦村。
日治中期以前的鄒族社會,結構成現出一個主要中心周圍環繞數個小旁支,中心與旁之彼此有明顯高低接續關係的特徵。這種結構原則,呈現在部落組織中的一個大社包含數個小社,一個主要家屋包含許多個分散各地的耕作小屋,部落內的各位頭目和眾位長老,族長及其族人們,最高的天神和其他各類管戰爭、狩獵、獵場、土地、河流、稻、小米等的神靈,部落內的會所和其他家屋……等關係。前述結構原則,不但受到傳統山田燒墾與漁獵的經濟過程之支持(例如:住在大社的氏族和聯合家族族長擁有較大的儀式與經濟權力,在狩獵與戰爭中尊重權威的共享性分配原則之下,將獵物與土地集中於部落頭目或征帥之家),同時更透過父系氏族的親屬聯誼,男子會所與年齡組織的運作,以及對部落首長所代表的整體部落價值的輸誠效忠,而得到社會的整合與延續。
鄒族擁有許多的歲時與團體儀式,例如有關粟作的播種祭(miapo)、收穫祭(homeyaya),以及有關戰爭的儀式(MAYASVI)。其中,代表性的文化儀式,便是結合中教與政治行動的「戰祭MAYASVI」。阿里山鄒族的達邦與特富野二社,在鄒族分類上雖同屬一族、且納入同一村治(達邦村),但分別舉行MAYASVI。要理解鄒人在當代社會中舉行MAYASVI的社會文化意義,我們必須從掌握兩社的儀式民族誌紀錄開始。
農曆舉行時間-迄
2019-01-06
農曆舉行時間-起
201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