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八德呂達川祠堂

「八德呂達川祠堂」與「著存堂」同為呂萬春一脈,為呂達川派下裔孫於清乾隆年間移墾八德後所建,又名為下公厝,堂號「貽訓堂」是取自家訓「萬古貽訓,根於孝友」。族人呂蕃調發展至大科崁(今大溪),於嘉慶 18 年(1813)與李炳生(李騰芳之父)共同發起、籌建大溪福仁宮,其後嗣呂建邦、呂傳琪等亦為大溪發展過程重要的地方仕紳。 大正 11 年(1922)重修貽訓堂,當時留下「先明舊德」與「祖澤綿延」等匾額,重建的格局為座東北朝西南的合院,堂前有水池,民國 38 年(1949)增建左外橫屋,成為今日樣貌。 在建物中軸線上是三開間規模的「正堂」,兩側的橫屋四開間;正立面五開間,為臺灣北部客家民居常用的「五間見光」;屋內皆設「巷路」作為內部空間通道,也是近山地區客家民居常見作法。呂達川祠堂牆基採卵石砌,上作斗子砌或土埆牆,屋脊為客家民居常用的火形馬背,反映客家建築的特徵。 八德呂達川祠堂代表呂氏家族於八德的開墾足跡,亦聯繫著大溪的發展,具地方歷史意義;建築保存客家民居特色,並與前方尚存的風水池及鄰近土地公廟(東興宮)、老樹、公園,形成都市內別具歷史氛圍的空間。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桃園市
    八德區
    廣興5街25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0981060609號
    2009-03-27 20:15:32.0
    變更/修正
    府文資字第10303236382號
    2015-01-13 14:02:16.367
    行政改制
  • 種類
    種類代碼
    A1


    種類名稱
    祠堂


  • 現狀
    正廳是祭祀用祠堂,右橫屋居住使用中,左橫屋、左外橫屋荒廢閒置。
  • 外觀特徵
    八德呂達川祠堂配置為伙房帶左外橫屋,為一堂三橫屋的配置,座甲朝庚,在建物中軸線上是五開間規模的「正堂」,南、北兩側的橫屋為四開間,南側橫屋外再配置外橫屋,中間設有禾埕。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祭OOOOOOOOO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桃園市桃園區縣府路2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3322592分機8628
  • 主管機關名稱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室內特徵
    正間神明廳神龕完整、福杉屋桁保存良好。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桃園市
    八德區
    福興段
    762
  • 緯度
    24.9351
  • 經度
    121.28344
  • 法令依據
    <<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款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桃園市文化資產導覽手冊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歷史文化價值、表現地域風貌及建築史價值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