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樹靈塔

阿里山林場為全臺灣最具指標性的林業代表,因森林鐵道為無縫聯繫山地運輸與平地運輸的特例,讓人能很輕鬆地前往林場核心區域並能於山林中長居,為阿里山林間聚落蓬勃發展的主因。 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開始,總督府正式執行阿里山林業開發計畫,期間經歷了民間會社藤田組的經營失敗到回歸官營計畫的推展,終於在1912年(大正元年)底完成運材鐵道的通車,正式的展開工業化規模的伐木作業。在開發過程中人力為最主要的動力來源,這些工作人員沿著鐵道工程逐步進入山區,並定居於山林中,居民日益增加形成了各車站周邊的聚落。聚落的成形代表著生活機能的逐漸完善,與草創時期相較,山林工作者此時已然有了能夠安身立命的一片天地,生活雖然不能稱為舒適但也不算是險峻。然而,這般的改善並不代表工作的危險性已經降低,層出不窮的傷亡與事故,使山林工作者面對於生命的無常及山林的敬畏轉而成為信仰的需求。伐木工作的高危險性,使日本營林所思考以宗教撫慰人心,因此於1918 年(大正七年)營林所便開始籌劃阿里山寺、阿里山神社建置的工作,希望能藉由宗教設施的成立來撫慰人心。 1934年(昭和九年)營林所為了同時歡慶「阿里山事業創始二十五周年記念式」、表彰林業有功人員並進行殉職功勞者的慰靈祭,活動由嘉義驛開始一路隨著載著長官們的蒸汽機關車攀升,最後於阿里山神社、阿里山寺之境內舉行慶祝活動。本次祭典最重要的意涵,在於這是阿里山首次出現以「樹靈」為名的祭典,這場祭祀活動也可以說是為了即將興築的樹靈塔而舉行的暖場活動。該日最後一個紀念活動為慰靈祭,目的是為了替進藤、二宮兩位技師及其餘共70名有功於阿里山的殉職者進行祭祀。 1935年(昭和十年)逢始政四十周年紀念,為擴大紀念,臺灣總督府在臺展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博覽會,展示日本統治臺灣的政績。於該年除建有高山博物館、阿里山貴賓館之外,樹靈塔亦落成於同年。 樹靈塔落成後,每年的三月跟九月會各自舉辦一次樹靈祭,儀式與第一次的樹靈祭幾乎相同,而參與者大部分都是營林所的公務人員與林場伐木、集材、鐵道工班的工頭,其中又以日本內地人為多數。戰後樹靈塔仍舊保持多年的祭祀,但已從日本的神道改為道教的儀式,也從感謝之儀轉為重視牲禮的普渡。此時期的參與者與日治時期相同,多為公務人員與工班的工頭,一般觀光客與地方民眾幾乎不會參加;直到伐木工作蕭條,參與者也逐漸流失,至1969年(民國五十八年)後,伐木工作宣告停止轉型,祭典也正式停辦。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嘉義縣
    阿里山鄉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0980037453號
    2009-03-02 13:33:41.0
  •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9


    種類名稱
    碑碣


  • 現狀
    樹靈塔之造型以變形的佛塔「佛教源頭的印度建築」為出發點所設計,由基座及塔身塔頂構成。本體則可分為三段組成,第一段為地面之同心圓臺階 5 層,第二段為石砌之圓柱型碑體,塔身直接書寫著樹靈塔,而無其他碑文,塔之第三段則為上方銅製塔尖,該塔尖已遭人竊取,現況保持良好。
  • 外觀特徵
    樹靈塔本體則可分為三段組成,第一段為地面之同心圓臺階5層,臺階每階約高16.5cm,寬度約為30cm。第二段為石砌之圓柱型碑體,又可在細分為直立圓柱本體、 下方平臺與三個半圓短柱,半圓短柱立於圓柱外緣,均分了圓柱的周長,中央的間隔便 以銅製弧形的匾額直書「樹靈塔」三字。而三支短柱與中央圓柱的下方,是一個31cm與60cm的基座,圍繞著三支短柱與中央圓柱。中央圓柱背側留有四個小孔,疑似為日 治時期掛設建塔緣由的告示所在。塔之第三段則為上方銅製塔尖,該塔尖彷若盤子相疊。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注意日常維護
  • 使用情形
    目前以供民眾參訪為主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嘉義縣太保市太子大道158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5-3628123*310
  • 主管機關名稱
    嘉義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縣政府
  • 評定基準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嘉義縣
    阿里山鄉
    阿里山段
    27
  • 緯度
    23.5174933837004
  • 經度
    120.808351152056
  • 法令依據
    一、《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第3項 二、《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
  • 指定(登錄)理由
    因日本人開發阿里山林業,大量砍伐樹木,且千年以上之樹木亦不在少數;日人相信萬物皆有靈,因此修建樹靈塔以安奉樹靈且安定林場員工之心理。因此創設樹靈塔,其表現出日人對大自然之敬畏,再當時殊為少見。且其形式在目前碑塔建築中亦頗為獨特,爰予以指定為縣定古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