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代機器局遺構

機器局的興建是清廷「以夷制夷」的具體表現,並希望以兵工業的自製能力與西方抗衡,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因台灣孤懸海外、軍事建設不足、調度緩慢,及提昇個人地位、培植近代化技術人才等原因,積極設立台北機器局,這是第一個遠離中國內地的機器局,也是台灣建省後第一年的軍事建設之一。 機器局在台灣是一個官方從未嘗試過的現代工廠工程,建造的過程還牽涉到許多專業的技術,所以不是清廷官員可以獨立完成的,按文獻所載是聘請洋人為工廠監督,原為英國人擔任,後來改由德國人畢第蘭(Butler)擔任。 台北機器局完成後主要是製作槍礮子彈及修理槍礮,還無能力製造槍械,在邵友濂擴廠之前,槍子的產量只夠平日操練之用,1892(光緒18)年機器局又置鑄錢機器,開始鑄造五錢、十錢及二十錢的錢幣,同時還兼管鐵路的維修及伐木局,已由最初的軍需工廠轉變為多功能的近代工廠,顯示當時台灣對近代事業需求甚殷。 台北機器局在日治初即改設為「台北兵器修理所」擔負台灣全島陸海軍兵器之修理,及各種砲彈小銃丸並藥莢等製造。狹義而言,台灣守備隊之兵器於是得以自給。 1900年砲兵工場正式交接轉由鐵道部使用,稱為台北工場,針對當時廠區及本基地的空間關係作一說明。舊廠區內依據原有功能分區,將南側當作以行政為主的鐵道部使用,北側則為台北工場,但工場南側界線呈彎彎曲曲狀,頗為怪異,是因受限於原有傳統院落建築配置所造成的。至1909年台北工場因不敷使用擴建時,只好向東側的空地發展,正式將鐵道部的範圍擴充至塔城街東側。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北市
    大同區
    塔城街東西兩側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北市文化二字09830109700號
    2009-02-05 00:00:00.0
    指定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6


    種類名稱
    衙署


  • 現狀
    清代機器局四進衙門遺構:為保存地面下遺構,已用可逆式方法回填保護。 清代機器局東側圍牆及石板路:圍牆現況露出,石板道路回填保護。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古蹟本體包含:清代機器局東側圍牆、清代機器局四進衙門遺構及清代石板路,保存範圍為目前所見之南北向石牆及平行石牆之石板路(寬度以石牆以東5公尺以內範圍)及四進衙門遺構。
  • 公告建號
    項次
    1


    縣市
    臺北市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建築所有人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4樓東北區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2)2720-8889
  • 主管機關名稱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臺北市
    大同區
    玉泉段二小段
    371-4
    2
    臺北市
    大同區
    玉泉段二小段
    371-24
    3
    臺北市
    大同區
    玉泉段二小段
    371-25
    4
    臺北市
    大同區
    玉泉段二小段
    371-26
    5
    臺北市
    大同區
    玉泉段二小段
    366
    6
    臺北市
    大同區
    玉泉段二小段
    366-4
  • 緯度
    25.0506667
  • 經度
    121.5105182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 指定(登錄)理由
    1、此區為清代劉銘傳巡撫在臺實施新政之重要基地,目前發現所存之機器局東側圍牆及四進衙門牆基均為劉銘傳時期建設的主要建物遺構,具備重現歷史的重要見證,圍牆外並留有清代時期石板道路,具有極高歷史價值之見證 2、石牆之構造反應清代臺灣本地安山岩與石灰所構築之特色。石板路以長條石板及鵝卵石相間鋪設而成,具都市道路建設之價值。 3、極具稀少性,全臺僅此一處,不易再現。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