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澎湖傳統蒙面

澎湖地區的傳統蒙面習俗為適應澎湖特殊天候條件而形成的,澎湖地區特有的傳統衣飾。地處亞熱帶的澎湖群島,夏天有驕陽如炙,冬天有鹹風肆虐,婦女長年在潮間帶捕魚及在田野裡耕作,臉、眼、髮、膚很容易受到鹹風烈日的傷害,因此出門勞動時皆習慣以毛巾以及約3台尺見方的布巾將整個頭臉包裹起來(只露出眼睛),以防被灼傷。因蒙面者多為女性,故有「蒙面女郎」的別稱,但亦有極少部分的男性作蒙面裝束。近年來因為社會型態轉變,年輕一輩多不再從事農漁生產,以致蒙面的習俗已逐漸式微,但澎湖傳統蒙面的包覆法仍具相當的特色。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澎湖縣
    馬公市
    澎湖全區
    2
    澎湖縣
    西嶼鄉
    澎湖全區
    3
    澎湖縣
    望安鄉
    澎湖全區
    4
    澎湖縣
    七美鄉
    澎湖全區
    5
    澎湖縣
    白沙鄉
    澎湖全區
    6
    澎湖縣
    湖西鄉
    澎湖全區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博字第0973700127號
    2008-10-09 15:44:48.0
  • 級別名稱
    民俗
  • 種類
    種類代碼
    F1


    種類名稱
    風俗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澎湖傳統蒙面方法之一:1.把方布巾對摺成五角形 2.將布巾的底邊罩在眉毛上拉襯 3.把額角的布巾打摺後往下拉平 4.右頰的布巾由下巴拉到左頰邊 5.左頰的布巾向右拉開罩在下眼瞼下-向右拉 6.把布巾的兩端拉到腦後打結 7.完成。 澎湖傳統蒙面方法之二:1.把方布巾對摺成五角形 2.將布巾的底邊罩在眉毛上拉襯 3.把垂在兩頰邊的布巾拉到鼻下交叉 4.另外拿一條毛巾來橫向對摺 5.把對摺的毛巾壓在下眼瞼下 6.把毛巾的兩端向腦後拉平用夾子夾住 7.完成。
  • 所屬族群
    族群名稱
    福佬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新生路路327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博物館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9261141#6409
  • 主管機關名稱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澎湖縣政府
  • 評定基準
    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
  • 法令依據
    <<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項第1、2、4款
  • 指定(登錄)理由
    依「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二款登錄基準之「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
  • 代表圖像來源
    趙守彥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