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

  媽祖信仰最原始是屬於「女巫信仰」。按南宋廖鵬飛所撰《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記載:「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而南宋高宗莆田進士黃公度〈題順廟〉詩亦有:「平生不厭混巫媼,己死猶能效國功」。宋黃巌孫撰《仙溪志》卷9〈三妃廟〉:「順濟廟,本湄洲林氏女。為巫,能知人禍福,歿而人祠之」足見媽祖最原始形象乃女巫信仰。此外,宋李俊甫的《莆田比事》言:「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神異,能言人休咎,死廟食焉」。丁伯桂《順濟聖妃廟記》:「少能言人禍福,歿稱通賢神女,或曰龍女也」。所謂神女、龍女應指其具有神通,能預知未來吉凶,故死後受人崇拜。   媽祖在宋徽宗宣和4年(西元1122年)因路允迪出使高麗海難事件賜「順濟」廟匾,此為媽祖首次受到官方的褒揚,當時媽祖信仰可能已在民間流傳久遠。而媽祖第一次得到皇帝冊封,則在宋高宗紹興26年(西元1156年),封為「靈惠夫人」。隔二年加封「昭應」,而後孝宗時又因救瘟疫、平海寇等神蹟再加封「靈惠昭應崇福善利夫人」。至宋光宗昭熙年間又以連年救旱救疫晉封「靈惠妃」,自此至宋亡皆封為「妃」級。到元朝因航運的發達,媽祖信仰日益普及,媽祖的地位也愈來愈崇高。元世祖至元年間,以媽祖保護漕運晉封「天妃」,此後成宗、文宗、順帝皆有加封,而位階仍為「天妃」階級,其原因都與保護漕運有關。   明成祖3年(西元1405年)曾恢復「靈惠夫人」封號,隔二年又封為「聖妃」,至永樂年間,因派遣鄭和下西洋尋找惠帝、宣揚國威,由於航海需仰賴媽祖安定軍心,又加封為「天妃」。清康熙19年(西元1680年)鄭經敗走廈門,退守台灣,清近已作攻台之準備,為爭取民心乃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康熙23年(西元1684年)施琅將軍攻克台灣,為避免功高震主引來殺機,託言媽祖顯靈助戰,同年康熙冊封媽祖為「天后」,成為位階最高之女神。 媽祖信仰是台灣重要的民間信仰,也是移民社會和海洋文化的表徵,台灣民間供奉媽祖的廟宇、神壇、民宅和舟船數量眾多,而媽祖的信徒更是遍佈世界各地不可計數。關於媽祖的身世,自宋代以來即有許多版本,各地文獻方志、碑文均有不同說法;直到清代以降,民間大致採信明僧昭乘所著《天妃顯聖錄》之說,有關媽祖身世的說詞才日趨一致。   關於媽祖身世之記載,最早出現於南宋高宗進士廖鵬飛所撰《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碑文:「姓林氏,湄洲嶼人」。此外,宋代李俊甫《莆田比事》:「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神異,能言人休咎,死廟食焉」。丁伯桂《順濟聖妃廟記》:「神,莆陽湄洲林氏女」。黃巖孫《仙溪志》:「順濟廟,本湄洲林氏女」。到了元代黃四如《聖墩順濟祖廟新建蕃釐殿記》:「妃族林氏」。程端學《靈慈廟記》:「謹案神姓林氏,興化莆田都巡君之季女」。明代黃仲昭《八閩通志》:「神姓林,世居莆田湄洲嶼」。呂一靜《興化府志》:「天妃之神,本姓林,世居莆陽之湄洲嶼」。陽思謙撰《泉州府志》:「神本姓林,世居莆陽之湄洲嶼」。無名氏《三教搜神大全》:「妃林姓」。由上引述文獻可知,有關媽祖身世自宋代至明代都謂媽祖係宋代福建興化莆田湄洲嶼人氏,但皆未言其名諱,此乃因封建時期男尊女卑,女性通常只稱其姓不言其名,而冠以某夫人、儒人之稱謂。台灣民間所言媽祖姓林名默娘,其實遲至明末昭乘和尚撰《天妃顯聖錄》流傳之後才形成。   旱溪媽遶境大屯十八庄之發起,相傳為道光初年,台中、霧峰、大里、太平等地區稻作罹患嚴重烏龜仔病蟲害,農人均束手無策,乃恭請旱溪媽祖前往保佑破煞,相當靈驗,神到蟲除,恢復往昔的豐收,此後,每年農曆三月一日起恭請媽祖鑾駕出巡,迄今綿延從未間斷。 參考資料: 1.1987年6月,鍾華操,《臺灣地區神明的由來》,台中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2.1988年,林明峪,《媽祖傳說》,台北市:東門出版社。 3.1990年,陳國強主編,《媽祖信仰與主廟》,福建教育出版社。 4.1990年2月,鄭志明,《台灣的宗教與秘密教派》,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5.1999年,林茂賢,《台灣民俗記事》,台北市:萬卷樓。 6.2000年,石萬壽,《台灣的媽祖信仰》,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7.2008年,樂成宮農民曆,台中市:財團法人台灣省台中樂成宮。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中市
    東區
    樂成宮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0970193126號
    2008-08-12 16:03:14.0
    變更/修正
    府授文資遺字第10702930731號
    2018-12-03 00:00:00.0
    變更與廢止
  • 級別名稱
    民俗
  • 種類
    種類代碼
    F5


    種類名稱
    儀式、祭典、節慶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旱溪媽十八庄遶境日程如下;   農曆三月初一,早上8點50分左右在樂成宮舉行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的祭拜儀式後,出發遶境下哩仔,駐駕東女慈聖宮,初二阿密哩,駐駕於光明村,初三五張犁,駐駕五光村,初四瓦磘仔,駐駕復興宮媽祖廟,初五詹厝圓,初六大突寮,初七田寮仔、埔仔,駐駕三興宮,初八涼傘樹,駐駕萬安宮,初九內新庄,駐駕新興宮,初十車籠埔,駐駕三府王爺公,十一日塗城,駐駕聖明宮,十二日草湖,駐駕太子宮,十三日阿罩霧,駐駕坑口村,十四日柳樹湳,駐駕南柳村,十五日吳厝庄,駐駕五福村,十六日丁台,駐駕新登宮,十七日石螺潭,駐駕螺潭村,十八日喀哩,駐駕新南宮,十九日溪心埧,駐駕南興宮,廿日前竹、仁德、九德、樹仔腳、麻糬埔、南屯、土庫、半屏厝、東勢仔,廿一日新坪,廿二日宜欣,遶境結束後回駕入廟,所有工作人員均參與「倰轎腳」儀式,此次的遶境活動才算畫下句點。農曆三月廿一日及廿二日,旱溪媽祖分別遶境太平樂安宮及樂后宮所在街路,而此兩間廟為樂成宮分香子廟,故不屬於「遶境十八庄」的範圍,大屯十八庄遶境活動即是結束在農曆三月廿日。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西區市府路41巷19號
  • 主管機關單位
    遺址傳藝課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290280
  • 主管機關名稱
    臺中市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評定基準
    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五十九條及「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
  • 保存者/保存團體
    財團法人臺中樂成宮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具傳統性,為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 二、具地方性,為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 三、具文化性,為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 四、本民俗起源於道光年間中部病蟲害事件,現為大台中地區固定、常態的重要民俗活動,且遶境時間長久,規模最大。 五、旱溪媽具有媽祖信仰之指標性,台中媽祖諺語多與旱溪媽有關。 六、本活動凝聚信仰圈內居民,空間範圍廣泛,能凝聚相當能量。
  • 代表圖像來源
    趙守彥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