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東山吉貝耍夜祭

■ 東山吉貝耍夜祭: 《番俗六考》中「若遇種粟之期,群眾會飲,挽手唱歌,跳擲旋轉以為樂,名曰遇描堵」;《諸羅縣誌》:「9、10月收穫畢,賽戲過年」。這些紀錄說明了平埔族有如此的活動,經過2、300年來與漢文化融合,以及其他宗教信仰的衝擊,西拉雅人的傳統生活模式起了極大的變化,這些早期的「會飲」、「賽戲」因此演變成現今的夜祭活動,以祭拜祖靈為主了。 吉貝耍夜祭內容已由「通俗歡樂」轉為「神聖莊嚴」,這當然是這幾百年下來「文化碰觸」所演繹而成的,但現在的西拉雅部落重要的祭典夜祭,都已跟傳說和漢人民間信仰的神明生日、忌日、鬼月等結合在一起。 現代的西拉雅夜祭,最大的意涵就是答謝部落神靈1年來的眷顧,子民以拜全豬最高敬禮來還願,並且以最莊嚴神聖的「牽曲」吟唱歌舞獻給祖靈,而且經過10年來本土化運動的興起,西拉雅部落的夜祭活動,已成為本市相當重要的文化信仰活動,並且透過夜祭的舉辦,達到西拉雅文化復振的目的,以及文化傳統的延續、發揚。 ■ 東山吉貝耍孝海祭: 關於「孝海祭」的由來,當地耆老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說當初祖先渡海來台,有許多先民死於海上,所以祖先在「倒風內海」登陸,於蕭壠建立部落(今台南市佳里區)後,為緬懷當初渡海來台祖先,每年社民會至倒風內海海邊「乞水」,並祭拜祖靈以示不忘本。後來部分社民因番屯政策東遷至哆囉嘓社地(今台南市東山區境內)龜重溪畔建立吉貝耍支社,每年農曆9月初5無法再回到海邊祭祖,於是在大公廨附近的農田,面向西南方大海的方向,遙拜祖靈;另一說法為當初祖先渡海來台,受當地一位漁民「阿海」接濟,引導祖先從倒風內海到蕭壠登陸,後來阿海在某年的農曆9月初5於魚塭遭雷殛身亡,蕭壠社民感念其恩情,在番仔塭(今七股區大埕里)建小廟紀念他,尊稱他為「海祖」,族人搬遷至吉貝耍後,依然懷念海祖恩惠,特地在海祖仙逝日子面向大海方向祭拜他,於是發展岀現今的「孝海」祭典。 不管是「七神船破遇難」或「海祖忌日」的傳說,在在顯現出吉貝耍人不忘祖的信仰精神。

基本資訊

  • 歷年活動
    活動名稱
    2019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


    舉行時間-迄
    2019-10-03


    舉行時間-起
    2019-10-02


    簡介
    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是全台平埔族群中目前唯一列入「國家重要民俗活動」的祭典。每年農曆九月初四、初五為祭典日期,其實整個祭典包括九月初四深夜十一點至初五凌晨三點左右的夜祭,還有農曆九月初五下午一點到三點的孝海祭。夜祭,屬於還願祭,主要是族人感謝祖靈尪祖、阿立母等一年來的照顧,以祭品來答謝神祇。如果是一般謝神,準備檳榔、米酒及牲禮到大公廨祭拜,如果是還大願,就必須祭拜一整頭黑豬。夜祭過程內容包含祭拜尪祖、阿立母,拜豬還願以及牽曲謝神三大項。隔天,初五下午的孝海祭,則是為緬懷當年渡海來台的先人所演變而來的慰靈祭,族人必須擔飯菜至公廨西南方的田間面向大海方向,擺設祭品來祭拜死於海上的祖先,另外部落婦女也會在祭儀進行中吟唱牽曲,祭典結束前有時也會舉行「採青走向」儀式,是從以前西拉雅人舉辦的賽跑活動「走向」所簡化而成的形式。 荷據時期文獻記載,西拉雅人的重要歲時祭典節日一年內有七個之多,包括播種祭、祈雨祭、賽跑祭、狩獵祭、豐收祭等,到了清領時期《諸羅縣誌》的<番俗>中記載「九、十月收穫畢,賽戲過年……席地陳設,互相酬酢」,似乎被記錄下來的祭典文化更少了,直到當代吉貝耍這個西拉雅族部落,也只傳承了春、秋兩季的「番仔換年」及「夜祭與孝海」這兩個歲時祭儀,前者已成小規模祭儀活動,後者則在近年來族群文化復振的認同中,越來越盛大,這兩個祭典應該就是從早期播種祭及收穫祭演變而來。難能可貴的是,吉貝耍耆老口述歷史的調查中顯示,吉貝耍的夜祭及孝海祭至少在這近一百年內,未曾中斷,縱使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禁止台灣人從事傳統信仰活動,吉貝耍祭典也幸運沒被政治力給干擾而停止,堅持信仰的力量一直守護著吉貝耍。


    農曆舉行時間-迄
    2019-09-05


    農曆舉行時間-起
    2019-09-04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南市
    東山區
    台南市東山區東河里吉貝耍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0970141209號
    2008-06-27 11:23:22.0
    指定/登錄
    文資局傳字第10220115721號
    2013-10-04 09:51:00.096
  • 級別名稱
    民俗
  • 種類
    種類代碼
    F5


    種類名稱
    儀式、祭典、節慶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東山吉貝耍夜祭 吉貝耍里民一年之中若向阿立母(西拉雅神明)祈求,且願望實現則必須拜豬還願達謝祖靈。早期夜祭拜豬還願前,先進行「餵酒點豬」的儀式,就是還願豬未宰殺之前於入夜之後進行,先抬活豬至公廨由尪姨(西拉雅女祭司)一一往豬隻的口中餵酒,代表此豬隻已為神明所點用,接著拿出乾茅草點上火,在活豬的身上拂掠,「過火」代表將其身上的不乾淨去除,淨身之後才能獻給神靈,做完這兩項儀式後,將豬送至公廨不遠的屠宰場宰殺,再送至公廨進行下一個儀式。 不過,後來因拜豬還願都是向豬肉販租宰殺完的豬,於是「餵酒點豬」、「過火」的儀式改在子夜同時進行,過火也代表由「生食」進入「熟食」,「原始」進入「文明」的意義。 過完火馬上在豬體上覆蓋「7尺2」的白布(規定7尺2的白布,應受漢人「文公尺」討吉祥的影響),以防天公或其他鬼魂搶食獻給祖靈的供品。從拜豬開始到「點收」這段期間,還願主家須每隔半小時斟酒5次,5次斟酒完,由祭司代表「卜桮」請示尪祖、阿立母是否高興接受子民的祭品,應允後進行「點收」。在每頭還願豬身上各部位,以刀子象徵性割劃,代表點收完畢,然後眾人協同「翻豬」,將豬體翻轉四腳朝天,整個拜豬還願儀式才告完成。最後由祭舞歌謠「牽曲」向神靈致最高敬意,結束整個夜祭活動。 ●東山吉貝耍孝海祭 每年農曆9月5日「孝海祭」當天下午兩點左右,吉貝耍人陸續擔著飯菜到大公廨西南方農路上,一字排開,排列在農路兩旁,以最好的祭品來答謝祖靈。 時辰一到,祭司吆喝大家到祭壇前「三向」(西拉雅語,祭拜的儀式名詞),三向畢,祭司拿起尪祖拐、澤蘭葉(西拉雅祭司法器)口含米酒噴向空中,請祖靈、海祖來看「海戲」,並且接受子民們的祭品,這時「牽曲」婦女(西拉雅族特殊的敬神舞曲,以西拉雅母語吟唱)也圍繞著祭壇祀壺,吟唱出肅穆悲涼的歌聲,表達對祖靈眷顧的感恩。祭司時而回到祭壇,時而奔向前方,迎接祖靈們的到來,農路兩旁一字排開的祭品,在助理祭司的指示下,族人將甘蔗葉插入酒瓶中,不久祭司就代表祖靈一一巡視村人擺設的祭品飯菜,祖靈若歡喜點收子民心意,祭司下令由助手逐一把插在祭品酒瓶上的蔗葉拔去,「戳酒洞」畢表示祭典即將告一段落,祭司回到祭壇以剖半檳榔為擲筊,請示祖靈,「聖桮」後牽曲才可停止,族人也收拾飯菜,1小時左右的「孝海祭」畫上句點。 吉貝耍的「孝海祭」是台灣平原地區原住民文化中,僅存也是相當特殊的「祭海」祭典,而且隱藏著對祖先的緬懷、感念。
  • 所屬族群
    族群名稱
    平埔族群-西拉雅族


    類別名稱
    原住民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無形文化資產組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3569#304
  •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評定基準
    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歷史性:由歷史事件形成,具有紀念性意義者/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
  • 保存者/保存團體
    吉貝耍大公廨管理委員會
  • 指定(登錄)理由
    1. 吉貝耍夜祭仍維持相當傳統的夜祭型態,活動極具保存價值。 2. 為早期蕭壠社社群移住之平埔族群,孝海祭遙拜祖靈,存有由海遷入山區敬宗追祖之特殊紀念意義。 3. 為平埔族西拉雅蕭壠社最完整、最大之平埔祭典,頗具文化意義,同時仍維持「豬的文化」、「牽曲」、「哮海」等儀式。 4. 現今吉貝耍已全力恢復平埔庄之營造,值得肯定。
  • 代表圖像來源
    趙守彥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