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澎湖石滬文化景觀-吉貝石滬群

吉貝在清朝時即有大滬1口、小滬4口,至1950年代吉貝人先後已修造超過百口,至2007年根據華衛二號衛星航照圖清查比對,至少已有103口。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澎湖縣
    白沙鄉
    吉貝村週邊海域石滬群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0973700055號
    2008-06-02 10:13:04.0
  • 級別名稱
    文化景觀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建築所有人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 內容與範圍
    石滬漁權碑2座,嵌置於吉貝村武聖殿一樓西牆。 吉貝島沿岸滬厝仔。
  • 特徵
    古老的陷阱式漁法所遺留下來的人文景觀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9261141#132
  • 主管機關名稱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澎湖縣政府
  • 評定基準
    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具有文化意義/具紀念性、代表性或特殊性之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具時代或社會意義/具罕見性
  • 緯度
    23.736451
  • 經度
    119.611236
  • 法令依據
    <<文化景觀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4款
  • 指定(登錄)理由
    1.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具有文化意義。 2.具紀念性、代表性或特殊性之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3.具時代或社會意義。 4.具罕見性。 5.充份反應過往海島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智慧及對自然環境的因應,其類型豐富,尚在使用中,並有人管理維護,具備甚高文化資產價值。
  • 代表圖像來源
    林文鎮老師工作室
  • 特殊價值
    澎湖則可能是目前所知,全世界石滬數量最多的地方,其累積總數有將近600口;其中擁有百餘口石滬的吉貝嶼,更以石滬的密度超高及結構多樣化稱冠全球,而獲得了「石滬的故鄉」的美名。 有鑒於石滬不但是最合乎自然生態的捕魚設施,處處蘊含著人與大自然親密互動的精神,更是古人所創造的追求人際互助、分享共生的生活典範,具有無可取代的文化意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