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佳里震興宮泥塑神像

1723年(清雍正元年),中國福建移民自安溪迎請清水祖師隨船護身渡海,於佳里興堡登陸後,將神像供奉於公厝;因清水祖師靈驗,香火鼎盛;因此眾人集資興建廟宇,稱「清水宮」。 清初,蔡姓武官由中國攜雷府大將神像渡臺,起初奉祀於營盤地,後因參拜者眾,於雍正年間獻予「清水宮」;1862年(清同治元年),清水宮因地震而損壞,當地耆老欲重修且擴大規模;在1868年(清同治七年)間拆除清水宮而擴大興建,於1869年(清同治八年)八月竣工,為紀念先前的地震而改名為「震興宮」;同年,並至有王爺總廟之稱的南鯤鯓代天府恭迎「李府千歲」分靈至震興宮,一併成為此廟的鎮殿主神。此三尊合祀神像是依照被奉祀的時間先後排序,清水祖師為尊置中、雷府大將在清水祖師的左邊,李府千歲在清水祖師的右邊。 日治晚期寺廟整理運動(1939-45)時,泥塑神像曾遭斷頭的命運,後來廟方聘請匠師雕塑木質頭像,以使神像形貌完整,因此清水祖師與雷府大將成為「木頭泥身」神像。2008年將三尊神像搬運至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暫時存放,修復後再搬運至蕭壠文化園區展示。 震興宮泥塑神像群的製作時間並無明確記載,亦無匠師落款,神像為震興宮的鎮殿神,坐於紅磚臺座上,結構一體,李府千歲於1869年(清同治八年)分靈於震興宮,推論泥塑神像群應在此時或之後才塑造完成。 觀察震興宮之泥塑神像群,身型接近人身比例,形態較為修長;瀝粉寬度不一,可看出停頓的線條,因此推測此三尊神像的風格應屬福州派。 參考資料:一般古物佳里震興宮泥塑神像群保存維護計畫第一階段調查研究報告書(2013)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南市
    佳里區
    禮化里325號
  • 數量
    3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0970076537號
    2008-04-08 00:00:00.0
  •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1


    種類名稱
    藝術作品


    種類子類別代碼
    G1.5


    總類子類別名稱
    雕塑


  • 年代
    推測為1869年(清代同治八年)後
  • 作者
    不明
  • 材質
    臺座:泥磚與紅磚/紅磚與灰漿。神像:未經燒製泥土。清水祖師與雷府大將神像頭部為木質,李府千歲神像為泥質頭部。
  • 尺寸
    223x90x130公分(長x寬x高)
  •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3597
  •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評定基準
    具有歷史意義或能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文化特色/具有史事淵源/具有一定之時代特色、技術及流派/具有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具有珍貴及稀有性者/具有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其他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其他


    保存空間地址
    臺南市佳里區六安里六安130號(蕭壟文化園區藝陣館)


    保存空間屬性
    博物館、圖書館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無文資身分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65條、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
  • 備註
    相關研究資料 2005-黃文博-《佳里興震興宮沿革誌》-佳里:國家三級古蹟佳里興震興宮管理委員會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移撥
  • 指定(登錄)理由
    一、神像具有百年歷史,且具有因戰爭所遺留的修復痕跡,相當特殊,值得保存。 二、泥塑神像年代久遠,製作技術稀有,且具珍貴性與地方性。
  • 代表圖像來源
    臺南市政府
  • 典藏或財產編號
    TB-A101-B01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