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園尖山考古遺址目前為桃園市境內唯一的指定遺址,含有豐富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圓山」與「植物園」文化堆積,及零星新石器時代中期之訊塘埔文化。 遺址範圍含大園國小校地與校外西側田地,老街溪與新街溪間一個約 20 公尺高小丘上。1945 年為大園國小徐張水流校長所發現,其後歷經 1949 至 2010 年等幾次調查與試掘,發掘出大量陶器與石器,主要有盛物用的罐、缽,紡紗用的陶紡輪,砍伐與掘地用的石斧、石鋤、砍砸器,以及切割用的石片器、木工用的石錛、狩獵用的石鏃(箭頭)、製作魚網用的網墜、捶打用的石錘、磨製石器用的砥石、石砧等,顯現其為農耕漁獵並行的生活方式。 大園尖山考古遺址的特色除了是臺灣學界第一個考古田野實習地點外,且從其出土現象與文物看來,遺址涵蓋時間長達一千多年,串連起新石器時代的圓山文化、植物園文化以及鐵器時代的十三行文化;多類型石材顯示了其高超的工藝技術;多樣性的陶器則佐證了當時臺灣島內互動幅員遼闊且交流頻繁。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