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湖西菓葉灰窯

民國49年(1960)年左右,台灣大量「起販厝」,當時水泥、油漆都還不普遍,牆面仍多用石灰粉光。澎湖有最好最白的砂砱,燒成的石灰當然成為建築業的最愛,於是訂單不斷湧入澎湖,為業者帶來了盛極一時的榮景。隨後因為紅磚、水泥等現代建材的競爭,到了民國59年(1970)年左右,生意才一落千丈,到了民國62年(1973)年以後,就已接近停滯狀態了。灰窯業從發跡、繁盛到走近歷史,具體而微的代表了澎湖的一頁傳統產業史。目前全縣僅存的灰窯遺跡中,以本座灰窯最為壯觀,也是最具有特色的產業建築。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澎湖縣
    湖西鄉
    菓葉村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09637001132號
    2007-11-21 16:23:28.0
  • 種類
    種類代碼
    A16


    種類名稱
    產業


  • 現狀
    本標的民國103(2014)年修復,目前現況建物尚可。
  • 外觀特徵
    (1)大窯窯體:大窯圓形的窯爐包裹在四方形無頂蓋的窯體內。原有樓梯左右兩座樓梯應該為倒入砂砱的階梯,後來封閉了其中北向一支樓梯,目前依據現有的混凝土水平版的遺跡來看,西側兩層樓的構造物應該是可住宿休息的空間。大窯的園形爐體周圍為混凝土平台,周圍用方型的空心磚圍成欄干來維護安全。西側在水塔之間有硬鋪面是洒水取灰的場所。水塔後方下側為灰間,目前為無屋頂的構造,現地也沒有屋頂的遺跡,只有最西側有一房間有混凝土屋頂版。 (2)小窯窯體:小窯圓形的窯爐直接露在外圍。有經過多次改建的痕跡,倒砂砱的樓梯設在西側,樓梯旁為拌煤炭的地方。周圍用方型的空心磚圍成欄干來維護安全。西側在水塔之間有硬鋪面是洒水取灰的場所,同時設有儲水槽。東側有一間儲間,應該為灰間,南側另有一兩披水斜屋頂的空間。使用功能仍需調查,應該為窯間或灰間。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周遭環境維護、清理。
  • 使用情形
    目前為閒置狀態。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9261141#138
  • 主管機關名稱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澎湖縣政府
  • 室內特徵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澎湖縣
    湖西鄉
    菓葉新段
    919
    2
    澎湖縣
    湖西鄉
    菓葉新段
    921
    3
    澎湖縣
    湖西鄉
    菓葉新段
    922
    4
    澎湖縣
    湖西鄉
    菓葉新段
    923
    5
    澎湖縣
    湖西鄉
    菓葉新段
    923-1
    6
    澎湖縣
    湖西鄉
    菓葉新段
    923-2
    7
    澎湖縣
    湖西鄉
    菓葉新段
    924
    8
    澎湖縣
    湖西鄉
    菓葉新段
    1147
    9
    澎湖縣
    湖西鄉
    菓葉新段
    1148
  • 緯度
    23.57533
  • 經度
    119.680606
  • 法令依據
    <<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4款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澎湖的傳統產業建築
  • 指定(登錄)理由
    灰窯為澎湖具代表性之傳統產業,但因社會型態改變面臨消失危機,故應選擇部份灰窯予以保存。菓葉灰窯保存尚稱完整,但其生產的灰料係澎湖當時重要營建材料,其存在見證澎湖牡蠣殼灰及砱仔灰的生產歷程與方式,具重要歷史價值。建議指定保存,並將相關區域列入其中。
  • 開放時間
    不開放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