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拜訪四大廟、老大公廟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固定農曆6月25日
時程
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行事說明
主普宗親會通常會在農曆六月二十五日先拜訪四大廟(城隍廟、慶安宮、奠濟宮、覺修宮)與老大公廟,告知鷄籠中元祭即將辦理。
名稱
開燈夜
圖像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影片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名稱
重要民俗-鷄籠中元祭-「老大公燈」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名稱
2023癸卯年鷄籠中元祭 科儀小百科 - 「開燈夜」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固定農曆7月1日
時程
農曆七月一日子時
行事說明
農曆七月一日子時,由祭典主委、市長、廟方共同舉行開燈儀式,點亮普度之公燈,照引老大公、好兄弟 (陰間鬼魂) 返回人間享受供奉。
名稱
開龕門
圖像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影片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名稱
重要民俗-鷄籠中元祭-「龕門?鬼門?」 基隆市文化局 1010 位訂閱者 訂閱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名稱
2023癸卯年鷄籠中元祭 科儀小百科 - 「開龕門」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固定農曆7月1日
時程
農曆七月一日未時 下午2時
行事說明
儀式在每年農曆七月一日下午二時於基隆開基老大公廟舉行,值年主普於老大公廟備供祭品,輪值主普代表持鑰匙打開龕門啟墓扉、放幽魂,使「好兄弟」到陽間接受普度,期限至月底止。
名稱
異國靈情
圖像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影片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名稱
重要民俗-鷄籠中元祭-「異國靈情」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固定農曆7月4日
時程
農曆七月四日
行事說明
1884年-1885年,清法戰爭在基隆發生戰役,許多法國海軍將士於戰爭中犧牲。2007年開始,每年農曆七月四日在清法戰爭紀念園區舉辦普渡,雖非科儀,仍成為鷄籠中元祭系列活動中最特別的亮點。
名稱
送燈獻敬
影片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名稱
2023癸卯年鷄籠中元祭 科儀小百科-「送燈獻敬」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固定農曆7月9日
時程
農曆七月九日、十日全日
行事說明
儀式在各斗首、爐主家中舉行,法師將主普燈送至主委或爐主家,並在香案前誦經植福。
名稱
豎燈篙
圖像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影片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名稱
重要民俗-鷄籠中元祭-「選竹豎燈篙」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名稱
2023癸卯年鷄籠中元祭 科儀小百科 - 「豎燈篙」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固定農曆7月11日
時程
農曆七月十一日 上午8點
行事說明
在主普壇豎立向陽全竹(象徵有頭有尾、節節高昇),邀請陸路好兄弟到陽間接受普度,燈篙愈高,所準備的祭品必須愈豐富。
名稱
主普壇開燈放彩
圖像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影片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名稱
重要民俗-鷄籠中元祭-「主普壇」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固定農曆7月12日
時程
農曆七月十二日 下午7時
行事說明
當日經法師淨壇後,由輪值主任委員、爐主及地方首長按下開燈,使主普壇在夜色中大放光明。
名稱
迎斗燈
圖像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影片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名稱
重要民俗-鷄籠中元祭-「迎斗燈」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名稱
2023癸卯年鷄籠中元祭 科儀小百科-「迎斗燈 - 斗燈」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固定農曆7月13日
時程
農曆七月十三日 下午2時
行事說明
斗燈是各宗親會的精神象徵,平時多安奉在各姓會館中,斗燈七月十三日市區遶境遊街後,安奉在慶安宮。斗燈一旦點燃,不可熄滅,以求各宗姓興旺。
名稱
放水燈遊行
圖像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固定農曆7月14日
時程
農曆七月十四日 下午7時
行事說明
迎請水燈頭市街遊行是中元祭典中各宗姓拼陣之最高表現,除象徵姓氏團結之力量,兼具宗教、民俗之意涵。當夜全市沸騰、萬人空巷,已成為鷄籠中元祭指標性活動,燈車、花車及陣頭等民俗活動熱鬧登場,精彩絕倫。
名稱
放水燈
圖像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固定農曆7月15日
時程
農曆七月十五日子時
行事說明
放水燈在八斗子望海巷舉行,的目的在為水上孤魂照路,招引至陸地共享,才能使水陸兩界孤魂靖安。深夜十二時各姓點燃水燈頭在海濱施放讓水燈頭漂流海上,人們相信水燈頭飄得越遠,該姓的運道就越旺,因此選擇開闊的海面,退潮的時刻,希望讓水燈頭能飄流遠去,招引海上的好兄弟。
名稱
中元祈安法會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固定農曆7月15日
時程
農曆七月十五日吉時
行事說明
於慶安宮舉行,為大眾誦經祈福消災。
名稱
請神入壇放榜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固定農曆7月15日
時程
農曆七月十五日吉時
行事說明
於慶安宮舉行,由法師掛榜,宣明普渡施食之意。
名稱
中元普度
圖像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固定農曆7月15日
時程
農曆七月十五日 下午7時
行事說明
普施的場所除了主普壇之外,尚有老大公廟、慶安宮等主要場所。
普度的儀式中,要慎重地貼出榜文,法師在掛榜後,以硃筆簽押,讓民眾明瞭法會的內容及意義,同時也昭告四方孤魂前來聽經聞懺,接受普度。佛教所行的普施主要是以誦經、放焰口為主。祭品內容極其豐盛繁多,除豬公、五牲、孤飯、菜粿等之外,還用麵粉、牲醴雕製成各種魚蝦鳥獸、吉祥圖案、民間故事等,稱為「看牲、看桌」,一般普度供桌分葷、素、西洋三連桌。
名稱
送孤/跳鍾馗
圖像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固定農曆7月16日
時程
農曆七月十六日子時
行事說明
鍾馗傳說出自於唐明皇時代之終南進士,是台灣民間最重要的驅鬼、除煞之神。中元普度至晚上11時,為恐好兄弟流連不返,先以懷柔手段送請孤魂幽靈離開,不然即以鬼之剋星鍾馗強制驅離。
名稱
焚化大士爺、翰林院、同歸所
圖像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固定農曆7月15日
時程
農曆七月十五日 跳鍾馗後
行事說明
於普渡祭典完成後,集中於八斗子望海巷焚化紙糊祭品,包含大士爺、山神、土地諸神、金山、銀山、榜文等。
名稱
關龕門
圖像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固定農曆8月1日
時程
農曆八月一日 下午5時
行事說明
關龕門是中元祭的結束儀式,請所有好兄弟返回冥界,以免孤魂野鬼危害人間。
儀式由一身穿海青的道士擔任,手持七星劍,清靜五方後,便召來神兵神將驅逐孤魂滯魄,其動作矯捷俐落,或雙鐧飛舞,或雙手撲打,之後再持長劍追索四方,最後在艮方封住鬼門,代表中元普度圓滿結束。
名稱
交接手爐
圖像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1.ceremonies_url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固定農曆8月1日
時程
農曆八月一日 下午6時30分
行事說明
整個中元祭活動結束後,於慶安宮舉行,在各字姓代表的觀禮監督下,本年主普宗親代表將手爐交給次年主普宗親會代表,象徵任務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