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員林曹家開台祖塋

員林曹氏開台祖塋創建於乾隆21年(西元1756年)。根據曹氏子孫曹秋源所撰(員林曹氏開台祖塋〉一文所載,曹氏開台祖塋墓主為曹媽何氏,附葬曹朝宰;墓園占地三分許,墳塋位處「蒼鷹搏兔穴」,採「三山五埕一兜池」造型,是明、清全台平民造墓所罕見的形式。 彰化員林曹氏宗族之源流,據《曹氏族譜》紀載,一世祖曹師貴其派下自中國廣東省大埔縣遷往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地名又稱梧卿的梧坑,視為漳州地區之開基始祖。雍正及乾隆年間開放渡台禁令,允許漢人攜眷來台,於此漢移民開始大規模移入開墾,康熙年間,師貴公後裔第七世孫曹應錄偕妻何氏同四子自漳州渡海入台墾拓,從鹿港上岸,入墾今員林東山一帶,是為曹氏宗族最早來台者,但曹應錄來台不久旋即攜長子朝鎮返漳,處理工作上的事物,當時台灣海峽十分險惡,兩岸往來不易,曹應錄父子兩人一去不返,獨留曹媽何氏帶領餘三子在員林開墾;曹應錄和曹朝鎮後來在梧坑終老,並且葬在當地。曹媽何氏則留在員林並終老一生,因此員林曹氏裔孫尊奉曹應錄夫人何氏為「開台祖」;而曹媽何氏生下四個兒子,所以又被尊稱為「四房祖」。員林曹氏初墾的地點,即俗稱的三角厝一帶,清代隸屬燕霧保轄內。曹媽何氏所開墾的三塊厝位於三塊厝庄,其後裔又往鄰近的東山庄開墾。 根據訪問族中耆老曹秋源和曹金龍,曹媽何氏帶領三子在員林東山一帶開基立業,並繁衍成族脈頗眾的地方大族之一。基於上述之入墾事跡,在曹媽何氏往生之後,世居東山的後裔子孫,即尊其安葬之處為員林曹氏的開台祖塋。 祖塋位處「鷹仔穴」,係曹媽何氏運用巧智所得,曹家得此地理後,先造一內無棺木之假墳,大約10年後,乾隆11年(西元1746年)曹朝宰先於其母曹媽何氏過世,並葬於該處;又過9年,乾隆20年(西元1755年)曹媽何氏高齡91歲逝世,遂啟墳再葬曹媽何氏,於乾隆21年(西元1756年)重修,一墳二穴,母子同壙。故而,墓碑上刻有「平河顯祖妣曹媽謚慈發何氏 附葬男朝宰曹公墓」,得知這是一座母子合葬之墓、「清乾隆丙子年吉日重修」,指啟墳再葬曹媽何氏的時間。 日治時期,曹氏後代子將三塊厝埔一地獻給台中州廳員林郡役所做為公墓用地,在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8月11日的台中廳「第三告示報告」之中,現今的員林鎮第一公墓,是當時台中廳員林支廳墓地業經登錄的台帳所記之「三塊厝埔共同墓地」,共同經營區域為東山庄、三塊厝庄、番子崙庄。本案於民國96年(西元2007年)經彰化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並於民國100年(西元2011年)展開修復工程。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彰化縣
    員林市
    大峯巷與中州技術學院間,原第一公墓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0960001615F號
    2007-05-15 08:53:55.0
  • 種類
    種類代碼
    A12


    種類名稱
    墓葬


  • 現狀
    員林曹氏開台祖塋於民國96年(西元2007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現況為民國100年(西元2011年)修復後狀態,現今墓體狀況風化水損、地坪雜草叢生,無嚴重損 。
  • 外觀特徵
    員林曹氏開台祖塋全區為座東向西,平面以中軸線為基準,除了月眉池以外,左右邊大致呈現相互對稱。曹氏開台祖塋面寬約93公尺,進深約有88公尺之譜,約為明清典制中的七品官職之品官墓基(按會典:官職墓制,一品塋地九十步、二品八十步、三品七十步、四品六十步、五品五十步、六品四十步、七品以下二十步)。全區由東向西依序有三座墓山外有溝渠隔開,第三道墓山所包圍處是整座墓園的核心,包括了墓碑及墓桌。墓碑前方依東向西分別為小明堂、中明堂與大明堂。明堂前圍內池與外池,外池的前方有一扇形月眉池,並在其虎邊卵石砌上立有后土之石碑。 從曹氏開台祖塋月眉池的前方觀看全景,順著緩坡略呈前低後高、前有寬闊平台而後有隆起的封土的此一大墳,並有碑牌、砂手與碑前的墓埕,以及月眉池的扇形護岸。依據景觀所見具特徵與醒目的物件,是聳立在墳墓中央,將墓碑以灰土匡護的碑牌,曹氏開台祖塋並無一般常見的墓耳固定墓碑,而是以黑磚砌成再以夾砂灰土製成的面匡,從墓碑左右與上端匡護墓碑,故此員林曹氏開台祖塋的形制是屬「面匡式」的墳制。碑上刻有堂號「平河」,及左自右直列「大清乾隆丙子年吉日重修,顯祖妣曹媽謚慈發何氏墓 附葬男朝宰曹公 孝男朝騫、朝鎮、朝前、孫廷敢、廷尋、廷東、廷明、廷聰仝立碑祀」。墓碑前設置案桌,墓桌與臨近的卵石砌壁堵保有一段距離,也就是在墓桌與屈手之間形成低陷的凹槽,在台灣中部地區有「子孫巷」的俗稱。曹氏開台祖塋的砂手僅以砂黏土之土方堆實,界限不甚明朗,主要是由「外溝」、「內溝」、「內宅溝」與碑牌所分界,計有向前推伸且外邊比內邊長的三組砂手土壟。在左右砂手的內側,又築有壁堵矮牆「屈手」。藉由墓埕外緣的四個屈手壁堵,藉此穩固位在壁堵外側的沙石堆積而成的砂手土堆;並框出墳堂的範圍,免遭外來的土石侵擾或掩埋。而屈手壁堵的砌法,是介於最為簡易的亂石砌與平砌的砌法,堆疊有如石腳,勾縫有以灰土或水泥填實與修面,卵石多是撿拾自河畔及野地。在水土操作上,當堆上的雨露積水向下導出時,位於基堆前端的碑牌與屈手,就成為可防止土石流失的水土構造,阻擋由墓堆洩下的積水,然後轉向碑牌左右兩端的開口洩水。 員林曹氏開台祖塋位於風水堪輿中所稱的「蒼鷹博兔穴」,採「三山五埕一兜池」之格局,左右砂手伸向前方環護圍抱,以土夯實成的墓山一峰高過一峰,其格局與規模圍乃台灣罕見的平民造墓。在施作工法方面,就地取材以卵石疊砌成屈手,可在鄰近的曹文風墓、曹文吉墓、江東興祖墳等見到這類做法,乃員林地區有清以來普遍的墓作工法。此外,作為介定大明堂與內池間排列之大青磚,是同為乾隆年間初建時之建材,保存至今頗為罕見,彌足珍貴,亦成為曹墓重要的特色之一。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建議管理單位定期於風災震災後進行巡視,若有重大破壞或改變應立即通報主管機關。 2.本次訪視時管理單位尚未清整環境,故無法查看本體現況,僅就環境整體查看無重大變化。 3.因周圍多草地植生具易燃延燒性,若後續管理單位若要以焚燒方式清理雜草及斷枝,建議應統一集中於非指定範圍之空曠處,留意是否有火星飛散與延燒可能性,並於焚燒後確實熄滅餘火,避免損及墓碑主體與前方清水地磚等範圍。
  • 使用情形
    員林曹氏開台祖塋為員林曹氏的祖墳,目前全區開放參觀,於入口處設置簡易解說立牌。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員林市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卦山路3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292201
  •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彰化縣
    員林市
    新中州段
    578
  • 緯度
    23.9607533708927
  • 經度
    120.606761717177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暨<<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4條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李乾朗主持,《彰化縣歷史建築員林曹氏開台祖塋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案》,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10,P.15~P.29。
  • 指定(登錄)理由
    整個開台祖塋的氣勢很大,景觀格局完整寬宏;地基皆以卵石堆積,技術有特色;為曹家與地方發展的見證;此類型古墓在台灣極為稀少,宜登錄歷史建築,永久保存。
  • 網站名稱
    員林市公所-員林曹家開台祖塋
  •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