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金瓜石神社

金瓜石神社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了殖產所創建的神社,由於初期金瓜石鑛區開採,招聘了許多跨海而來的日籍員工,基於鑛區的危險性高,及日籍從業人員對本國神道神衹信仰的需求,於是在最早開採的本山第一坑,「金瓜石岩脈絕頂,東側小平地」建築山神社(即金瓜石社),由當時的日本殖產事業經營者田中組,於明治三十年(1897年)10月15日開始鑛業營運及設立「金瓜石田中鑛山事務所」,其代表人為「田中長兵衛」,並著手興建金瓜石神社,祭祀日本神衹大國主命、猿田彥命、金山彥命。而金瓜石的神社鎮座時間為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3月2日鎮座落成。 在田中組將金瓜石神社建築完成後的第38年,礦區易主給日本鑛業株式會社,並興修重建作為鑛區守護山神的神社建築。神社的重建計畫,開工時間為昭和十一年(1936年)4月20日,神社重建落成應為昭和十二年(1937年)7月。 臺灣二戰後,日本鑛業株式會社在金瓜石的礦業產權,由國民政府接收。臺日斷交以後,民國六十三年(1974年)「清除臺灣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其中的第一項內容為「日本神社遺跡,應即徹底清除。」因此, 在國家政策指示下,全臺近200座神社遭到拆除或改建,而金瓜石神社亦無可倖免,除了在二戰初期無人管理的情況下被破壞盜取,其他設施建造物於此期間遭受拆除、毀損或建造物上的字跡抹除等。 民國九十三年(2004年)11月4日金瓜石黃金博物園區正式開園,開館營運之後,開始以明確礦業文化主題與生態博物館經營向度,發展在地文化、生態旅遊等,以吸引遊客到訪。而在二戰後廢除的金瓜石神社,其神社舊址連結成為黃金博物館園區周邊礦業文化資源。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