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富南磚窯場

富南磚窯(八卦窯)於民國50年(1961)建造啟用,民國58年(1969)由徐鏡明先生(徐振龍之父)買下,當時僅有八卦窯在進行紅磚的燒製及販賣,為了增加產量遂於民國60(1971)年建造隧道窯。( 八卦窯於民國50年(1961)建造,民國61(1972)年停窯,運轉了10年。 隧道窯於民國60(1971)年建造,民國61年(1972)啟用,民國80年(1991)停窯,運轉了19年)另工寮兩棟:一層分隔成8戶共約30人,民國90年(2001)年拆。 民國90年(2001)經整修後現況為磚窯文化休閒園區,在空間配置上一樓為燒窯展示、體驗區,二樓配置為服務招待區,施置有櫃台大廳及餐廳空間等服務設施。因園區內同時經營民宿、休閒農場等,在防災設備的規劃上已有完整的設備裝設。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花蓮縣
    富里鄉
    花蓮縣富里鄉富南村11鄰20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09605800200號
    2007-02-12 14:53:43.0
  • 種類
    種類代碼
    A16


    種類名稱
    產業


  • 現狀
    因應文化休閒風潮,目前隧道窯上方及側面空間加建為樓中樓式的民宿,精緻而具巧思。目前富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八卦窯,尚未正式啟用,而隧道窯仍保存原貌,僅利用舊廠房修建為民宿及利用採土場為有機農作物的種植及動物牧養,提供民眾一處休閒兼具知性生態之旅的優質場域。
  • 外觀特徵
    八卦窯的外形平面,類似椭圓形。窯體為兩層;一層外牆共有20窯門窯西側旁有階梯可通達窯頂,在其窯頂上設鐵製屋架。窯體內部窯室為一條中空的拱型長隧道,環繞成一圈(椭圓狀的廊道),看似一個大窯室,但於燒窯時可被紙擋分成4個小窯室。窯頂設置火口約4呎一排,每排7個火口。窯室地底皆設置支煙道窯體中央設置風鼎及主煙道,廢氣經由支煙道將煙引導至主煙道,進而由煙囪排出。整個煙道有些像樹枝狀。煙囪則位於窯體外西側。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 使用情形
    富南地區一帶的磚窯生產其極盛期約在民國50~ 80年間,主要提供南至鹿野北至玉里地區之紅磚產業市場,部分亦供應至台東、花蓮市。民國80年因台灣環保意識抬頭,採土取得困難,而停止燒製,窯場園區則改飼養土羊及放山雞,生態場域逐漸恢復。民國84年將採土場改為有機稻田的種植,成為花東地區第一位投入有機稻米栽種、學習自然農法耕作者。民國89年受碧莉絲颱風的肆掠,窯區受到破壞毀損,民國90年窯場主人「以文化空間再利用」的原則,以「自力營造」結合必要之外力的方式,努力費心整修磚窯園區,歷經2年的時間,逐步將八卦窯內部修復成為磚窯文化休閒園區,在空間配置上一樓為燒窯展示、體驗區,並保留極具特色之風鼎、煙道等燒磚設備,配以綠意植栽,形成極具特色的環境氛圍、二樓配置為服務招待區,施置有櫃台大廳及餐廳空間等服務設施,新增空間與整體窯場建築融合再生;而窯場主人天生所具有素人地景建築師的營造能力,更將園區的磚窯建築和自然生態細膩交織成一幅最美麗的風景。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富OO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花蓮縣花蓮市文復路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8227121-316
  • 主管機關名稱
    花蓮縣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花蓮縣政府
  • 室內特徵
    •機器間:2001年拆除但保存濕式練土機輾土機等設備 工寮兩棟:一層分隔成8戶共約30人,2001年拆,現為木工工作坊 •掌櫃間兼儲藏室壹棟: 舊有一層掌櫃間修建為接待室,儲藏室修建成園區公廁,二層為通鋪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花蓮縣
    富里鄉
    富山段
    317
  • 緯度
    23.140324869415
  • 經度
    121.237389614797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暨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規定。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徐振龍先生、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 指定(登錄)理由
    1、 本建築物建於1966年,距今雖只40年,但為東台灣製磚窯業與城鄉發展之見證,且保存之殘構尚能一窺其構造原貌與規模,為近現代區域產業設施,具區域歷史的意義。 2、 為東台灣碩果僅存之八卦窯產業,建築遺構尚能具體看出八卦窯之構造特色,具保存價值。 3、 煙囪在民國55年已設有避雷針,壁體厚實,屹立在花蓮與台東的交界。 4、磚窯與煙囪之間的地下管道,可以開發展示,作教育之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