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望安花宅

目前花宅聚落內之民宅約有160棟左右,扣除二戰後新建築以及完全傾倒者,尚保留有超過130棟的傳統建築和日治時期建築。近年因人口外移、無人使用與年久失修等問題,房舍毀損傾頹之速度極快,但著眼於其歷史價值與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實需要居民、大眾和相關單位共同珍視維護之。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澎湖縣
    望安鄉
    中社村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民禮字第09505007772號
    2006-12-27 15:11:34.0
    變更/修正
    府授文資字第10737016332號
    2018-06-11 10:00:42.764
    原登錄公告之「聚落」望安花宅聚落,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11條規定,重新登錄其文化資產類別名稱為「聚落建築群」,並廢止原公告之「聚落」名稱。
  • 級別名稱
    聚落建築群
  • 種類
    種類代碼
    B3


    種類名稱
    漢人街庄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望安花宅應重點維護事項 1.傳統建築民宅群。 2.聚落街巷紋理。 3.諺語、歌謠、建築藝術等無形文化資產。 4.魚灶、灰窯、冰枝廠、藥店等傳統產業建築。 5.墓葬群。
  • 使用情形
    聚落核心為民宅群,以傳統建築為主,有部分新式建築及少數洋樓式建築。聚落外圍為農作區及墓葬群。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建築所有人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土地所有人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地區發展與特色
    花宅位於澎湖南海群島主要大島-望安島。望安島為澎湖縣望安鄉的行政中心,島上目前有四個行政村、六個傳統聚落,其中,「花宅」聚落所在的中社村,行政範圍涵蓋望安島中部地區,以富地方特色的聚落建築群而聞名。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9261141#146
  • 主管機關名稱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澎湖縣政府
  •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
    花宅聚落之保存價值,可以從聚落歷史、史前考古、聚落產業、聚落人文以及聚落建築等五大面向說明:一、聚落歷史面向:明末清初的漢人移民,在望安島擇址落戶定居,逐漸形成聚落的實証。在環境限制下,選擇北面以山為屏障,大致呈背山觀海地勢而居,倚賴自然環境賦予之農漁兼半的海島生活文化,實為澎湖聚落發展型態之經典。二、史前考古面向:花宅遺址以1985年所列之「東安-D」(屬早期漢文化-宋、元)及「望安‧鯉魚山」(屬細繩紋陶/素面紅灰陶文化-距今約4500年前)為代表,足以彰顯望安島發展歷史。三、聚落產業面向:花宅產業多以自然生態環境之海、海埔、山、埔等空間進行討海做山等一級產業方式,為生計倚賴。而燒灰、煮魚等加工活動則見證因應產業型態發展的區域變遷,藉此產業面向也可瞭解聚落發展更迭。四、聚落人文面向:花宅聚落基於航海交通,在移民過程異動往來頻繁下,與金門島及台灣島有相當程度的文化傳承與融合關係的特殊性;而信仰則藉由巡社、鎮符等儀式行為確保及建構居民心靈層面的超自然體系,迄今仍維持不墜。五、聚落建築面向:花宅建築形式以傳統櫸頭式合院為基本型或衍生型之發展者居多,另以木、瓦、石與在地自然材為組構與模式,配合住屋周邊附屬設施,隨著時代演進而多樣,實為聚落建築風貌及常民生活之本質。
  • 評定基準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澎湖縣
    望安鄉
    花宅段
    2124
  • 緯度
    23.371166
  • 經度
    119.495229
  • 法令依據
    <<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
  • 備註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林會承於1980 年代,前往花宅進行田野調查,並陸續發表學術研究成果。2003 年納入世界文化紀念物守護計畫-世界百大值得關注的文化紀念物,逐漸引起各界對於花宅的重視。
  • 指定(登錄)理由
    一、「望安花宅聚落」之民宅現況不論在其群落量或整體視覺景觀皆顯的均質而統一,此現象在台灣現有村落已不多見。2003年由世界文化紀念物基金會所推動的「世界文化紀念物守護計畫」將中社村(舊稱花宅)選入該年度100個最值得世人關懷並加以維護保存之文化紀念物名單。 二、「望安花宅聚落」由「地區發展及現況」、「歷史沿革」及「整體特色」而言,富有地方特色及歷史脈絡紋理且其古厝設計形式具藝術價值,當地並含豐富的文化資產,急需保存,俾避免瀕臨消失。
  •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
    1.整體而言,花宅聚落民宅所彰顯的特質是有別於精美的豪宅大院,因此無法特別去強調那些特殊的空間、形式是特殊的,或是其它地域所沒有的。事實上,花宅聚落的民宅所呈現的是一種集體的樸質美感,一個閩南地區邊陲的、化外的傳統聚落。且相對於望安網垵與水垵兩聚落,甚至是澎湖本島而言,是一個存有傳統民宅數量較多,且完整的傳統聚落空間。 2.從整個花宅聚落地景的觀察,從海邊的珊瑚礁以至山上的黑石頭,這些在地的材質被使用到民宅的建材,如此將使得民宅的人文地景與自然環境作充分的結合。此外,漢文化的傳統建材透過農漁生產的交換與財富積累,從大陸與台灣運抵至此營建。於是紅磚、紅瓦、木料等建材與地方性建材結合,一方面從民宅的建材便可辨視與台灣及大陸的貿易關係;另一方面則是外來建材所導致在民宅形式的演化。首先,尤其是硓𥑮石材在處理上費時費工,取而代之的則是黑石頭。其次,在混凝土建材引介入望安後,舊有民宅的修繕以至新式民宅的營建皆普遍地被使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