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二結圳

二結圳的歷史沿革 萬長春圳源起清領時期東勢清水溝堡,當時長慶源圳圳戶林金興、陳奠邦與邱吳成圳圳戶邱德賢、吳國珍等,因二圳戶所開水圳為同一圳頭水源。每逢乾旱之際,未免有競爭之虞,且一源分二圳,歷年工資耗費龐大,因此二圳戶經議妥於嘉慶十八年(1813年)共合為一,共同換立圳號「萬長春」。 萬長春圳為五結圳、二結圳(舊稱三結圳)、四結圳之總稱,源自清水溝堡、清水溪及附近湧泉。民國42年6月因水源逐漸枯竭,為充沛灌溉水源,台灣省農田水利會於歪仔歪(冬山鄉柯仔林)設施萬長春圳渠首工、及其附屬工程。並自安農溪導入水源,經溪底涵洞(615.3公尺)穿越廣興溪,出羅東仁愛里(羅東運動公園附近)二結圳在此與五結圳、四結圳分支,流經羅東復興里(復興橋)後進入大二結地區。早期二結圳水源清澈,除灌溉外為兩岸附近居民提供飲水、浣衣、洗滌、蘊育稻苗、水牛泡水、孩童戲水等空間,在當時的生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於兩岸護堤均由圓石砌成,水中也有相當豐沛的魚蝦與生物,釣魚、抓蝦、摸蜆,都成為附近兒童的共同記憶,甚至二結圳還提供了居民年老壽終的「請水」(入殮前一項民間習俗)儀式空間。

基本資訊

  • 現狀
    二結圳屬萬長春圳灌溉系統的一環,源於清代即已開闢,目前功能尚存。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宜蘭縣
    五結鄉
    大二結社區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0950006828號
    2006-12-15 09:28:06.0
  • 級別名稱
    文化景觀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宜蘭縣政府
  • 內容與範圍
    從羅東鎮仁愛里與五結鄉鎮安村交界處起至二結火車站鐵路橋,全長計2,120公尺,在多次的踏勘過程中發現全程依環境現況及可利用的地形地景之特色,大致可根據路線上一些跨越水面的橋樑為界,將全線分為九個提報段落。
  • 特徵
    二結圳緩緩流經大二結地區,沿著河岸附近保存著特殊的人文環境與歷史空間,讓大二結地區擁有豐富的文自然資源。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宜蘭市復興路二段10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9322440#604
  • 主管機關名稱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宜蘭縣政府
  • 評定基準
    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具有文化意義
  • 關連的項目
    一段小時候的共同記憶,往往成為人與人之間的共同話題,更是人與人、人與社區唯一而重要的臍帶,同時二結圳沿岸處處充滿數不完、說不盡的集體記憶,更是大二結地區兩岸居民生活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歷史空間。 長久以來在圳溝上從事灌溉、洗衣、抓魚、摸蜆…水上活動。讓二結居民與二結圳建立深厚的人與自然的親水情感。隨著時代的演進,為了方便疏浚改善水利設施,近年來宜蘭農田水利會將境內所有灌溉水圳全部改成水泥U型溝渠,但同時也切斷了社區居民與河圳的親水關係,二結居民在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過程中,更注重社區生活空間的規劃,除強調美觀與安全性外,最重要的是必須與社區生活相結合,如果脫離了生活即使有再好的規劃,再美的設計,對社區來講「它」還是陌生的。「它」無法提供一段共同的記憶,「它」無法滿足居民的需要。 因此一條充滿親水空間傳統記憶及非常生活化的圳溝是二結人心中的期待,更期望營造一段充滿想像的環境,提供給下一代二結子弟一個創造共同記憶的空間。
  • 緯度
    24.706018
  • 經度
    121.772117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4條暨「文化景觀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
  • 指定(登錄)理由
    二結圳屬萬長春圳灌溉系統的一環,源於清領時期即已開闢,目前功能尚存。二結聚落密佈歷史空間,由水圳貫穿串連,二結居民與二結圳建立深厚的人與自然的親水情感,成為集體記憶與生活的一部分,而當地居民也發揮愛圳精神進行守護,充分展現人與自然互動,深具人文意義,因此依據「文化景觀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規定登錄為文化景觀。
  • 代表圖像來源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特殊價值
    萬長春圳源起清領時期東勢清水溝堡,當時長慶源圳圳戶林金興、陳奠邦與邱吳成圳圳戶邱德賢、吳國珍等,因二圳戶所開水圳為同一圳頭水源。每逢乾旱之際,未免有競爭之虞,且一源分二圳,歷年工資耗費龐大,因此二圳戶經議妥於嘉慶十八年(1813年)共合為一,共同換立圳號「萬長春」。 萬長春圳為五結圳、二結圳(舊稱三結圳)、四結圳之總稱,源自清水溝堡、清水溪及附近湧泉。民國42年6月因水源逐漸枯竭,為充沛灌溉水源,台灣省農田水利會於歪仔歪(冬山鄉柯仔林)施設萬長春圳渠首工、及其附屬工程。並自安農溪導入水源,經溪底涵洞(615.3公尺)穿越廣興溪,出羅東仁愛里(羅東運動公園附近)二結圳在此與五結圳、四結圳分支,流經羅東復興里(復興橋)後進入大二結地區。早期二結圳水源清澈,除灌溉外為兩岸附近居民提供飲水、浣衣、洗滌、蘊育稻苗、水牛泡水、孩童戲水等空間,在當時的生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於兩岸護堤均由圓石砌成,水中也有相當豐沛的魚蝦與生物,釣魚、抓蝦、摸蜆,都成為附近兒童的共同記憶,甚至二結圳還提供了居民年老壽終的「請水」(入殮前一項民間習俗)儀式空間。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