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埔林氏家廟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新埔林氏家廟興建於大正二(1913)年,並於大正六(1917)年完工,主祀林姓始祖比干公及林姓歷代祖先之神位,並祭祀媽祖、義民爺及捐建家廟有功人員之長生祿位。 林氏家廟格局是一堂二橫規模的祠堂,整體坐向為坐北朝南,後靠新埔大屏山,前為鳳山溪所形成的沖積平原,為前敞後實之風水環境,遠方有鳳山溪流,遠眺犁頭山脈,環境極佳。 林氏家廟堂屋建築特別高聳,面寬五間,步口簷廊寬闊深遠,每間均開門由簷廊出入,形勢壯闊。正堂為祭祀祖先之空間,有隔屏區分,內設為神龕,上方屋桁懸掛「忠孝家風」等多面匾額,以表彰祖德家風。左右橫屋中央為敞廳形式,並祭祀媽祖及建廟有功人士之牌位,由牌位可看出捐資修建家祠者尚含板橋及霧峰林家,由此可見當時是為北台林家之大事。右橫屋敞廳內有林孔昭所撰之「碑記」及「贊孝碑」、「世蔭嘗會」等石刻,為林氏家廟興築之重要史料。 建築相關之人物事件歷史 林氏家廟之興建,主要由居住於照門的林家子孫林孔昭發起,當時林孔昭擔任大茅埔區長要職,發起共同捐資興建宗祠,並遠至其他各地募捐,因此,林氏家廟之資金來源尚包含板橋及台中霧峰林家,是本祠堂興建最特殊之處。當時共募集七千多圓,並於居住在後街的象鼎、象忠兄弟,將林氏公廳正後方的埔地,施捐做為家廟用地,由林孔昭擔任經理,負責申請及籌建事宜。 建築場所精神價值 林氏家廟之興築,遠至新埔以外之各地籌募資金,可見族人對於祖先祭祀的重視。 林氏家廟格局是一堂二橫規模的祠堂,風水環境極佳,並留下擇址等堪輿資料,表現客家族群重視風水文化之特色。家廟建築特別高聳,形式壯闊,步口簷廊寬闊深遠,左右橫屋中央為敞廳形式,整體外牆為斗子砌築造,屋身高聳壯闊,燕尾弧度優美,為竹縣宗祠之佳作。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