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北問禮堂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乾隆十七(1752)年廣東饒平客家人林欽堂、林先坤等從彰化移墾六張犁,築六張犁圳,後創建善慶堂,奠定竹北林家的基業。 林先坤憑其才幹與努力,團結宗族力量,經營六張犁的開發,由於其熱心公益,社會地位日漸提升,在林爽文之亂時,林先坤號召鄉民組成義民軍保衛鄉土,並助清軍平亂,因而獲清廷頒賜「褒忠」匾額及軍功獎勵。林先坤的三子林國寶亦頗能承其父之風,在竹塹城改建之時擔任城工總理,並於嘉慶年間,捐官得監生;國寶子秋華中武舉人,更為林家增添不少榮耀與名望。 問禮堂建於道光十二(1832)年,格局宏大,整體上是由一個四合院所構成,兩旁加建橫屋,合院後方再加一座五開間的枕頭槓,形成二堂二廂二橫加枕頭槓的格局,卵石基腳、泥磚牆、黑瓦白牆等構造反映出客家建築簡樸的特色。 問禮堂建成後成為林家議事的公廳,由於問禮堂的歷史價值及其在地方的代表性,於民國七十四年指定為古蹟。 建築相關之人物事件歷史 問禮堂的興築緣於道光十一(1831)年,林國寶之子林繩褒(秋華)中鄉試武舉人,故於次年擇地建問禮堂,豎立旗杆以光耀門楣,完成後與大夫第合稱南北雙廳,並作為林家的議事公廳。林秋華中武舉人之後對地方之開發功績卓著,道光十三(1833)年集資設隘開拓九芎林、三重埔等地,道光中期之後又往墾噶瑪蘭,多至數百甲,其後裔均在宜蘭發展。 此外,問禮堂後方有新金順商號,為聚落內的店鋪。商號旁有一座石造小祠,其內供奉的是朱阿羅,又稱為「朱羅伯公」。朱阿羅為林家團練總教頭,一生追隨林先坤建立六張犁家業,事主甚忠,於乾隆末年死於閩粵械鬥,林家人為感念其忠勇,特地將其衣冠葬於此地並建小祠祭祀,林家後代至今仍定期祭拜。 建築場所精神價值 竹北問禮堂為六張犁聚落重要建築之一,與大夫第共同圍塑一個大禾埕,埕前豎立旗杆座,代表著林家祖先中舉後之身分與社會地位,極具歷史意義。興築者武魁林秋華引領族人開發新竹及宜蘭地區;而舉人住宅樸實無華,均可見到林家雖為地方上重要家族,但仍秉持客家人勤勞樸實的精神。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