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金門城北門外明遺古街

金門城北門外明遺古街創建於明代中葉年間,為金門城千戶所城內發展興盛而到城外的一條商業市街。當時城內市街的商業規模已經無法滿足市民的需求,加上金門城以東的聚落,如古崗、珠山、歐厝、東沙、東社、山前、賢厝、庵前等,多以北門出入,來往人口多,因此發展出另一條市街。明至清初,明遺古街為當時金門最繁榮的市街之一,但隨著清代總兵署移置後浦,人口逐漸遷出,金門城繁華不在,北門外市街亦隨著沒落。 在明遺古街的區界來看,靠城牆的一端為南側稱「街頂」,北側稱「街下」,街道的東西南北四處出口設有隘門,目前街下出口及西邊巷弄內還留有石條遺跡。古街道中央以花崗石為鋪面,兩側以水泥鋪實,還留設40公分寬的「轍車道」。過去古街中央為零星石塊所鋪設,不如今日排列緊密,兩側則為土路夯實,每遇甘霖驟降,行人皆行走於石上,以防泥濘沾身。後經歷砲戰摧殘,路面受損,因感於行路之不便,決議每戶出資900元,配合政府資金以修建此街。 建街之初,明遺古街應為兩進連棟店屋;清初之後長期沒落,部分塌毀的店屋基地,興建了住宅為主的合院建築,顯示了明代以商業發展為主的街道,正轉向以居住為主的生活型態。民國初年,僑居地致富的金門僑鄉陸續返鄉興建宅邸,民國10年(1921)新加坡醫生黃天佑在街上興建洋樓。民國67年(1978)後,砲戰結束,老街開始興建新式RC樓房。使得總長僅135公尺的明遺古街上,有不同時代的建築痕跡,是金門六百餘年來的歷史縮影。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金門縣
    金城鎮
    金門城北門外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藝字第0930033435號
    2004-12-16 09:04:27.0
  • 種類
    種類代碼
    A99


    種類名稱
    其他設施


    其他說明
    古市街類


  • 現狀
    古街街道大致良好,部分店屋已頹圮,部分已整修。
  • 外觀特徵
    街道主要長度為108公尺,寬3.0至3.5公尺,中央街道約1.2寬,中央為花崗岩塊亂石平鋪,兩側為夯土,,各戶出入口以碎石或花崗石塊與中央的石舖路面連接。東西橫向的巷弄也有隘門與木門做為街道內外空間的界定,街道寬0.55至1.2公尺不等,為夯土道路。靠城牆的一端(南側)為「街頂」,北側「街下」,可通往古區與後浦。街下、街頂各建廟宇一間,街頂為嶽帝爺宮,街下為王爺宮,因獄帝爺宮年久失修,神祗皆移往王公宮(後重修稱迴向殿),今僅存王公宮。 明遺古街上主要的建築類型為二進一天井的長條形傳統店屋,建築牆身以花崗石砌、屋架為木棟架與閩南紅瓦,雖為共同壁的構造,但無騎樓(或五腳基)的廊道,牆面略縮80公分左右,為傳統建築出簷的做法,亦稱「戶碇」。目前街道上有宮廟一間,店屋24間,傳統一落四攑頭5間及傳統二落建築1間。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部分店屋傾頹嚴重,且植生茂盛,建議定期清理,以免影響建築結構。
  • 使用情形
    金門城130號及250、251地號目前為民宿及展示室。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倪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黃OO
    土地所有人
    黃OO
    土地所有人
    中華民國
    土地所有人
    黃OO
    土地所有人
    黃OO
    土地所有人
    蔡OO
    土地所有人
    俞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俞OO
    土地所有人
    俞OO
    土地所有人
    俞OO
    土地所有人
    俞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葉OO
    土地所有人
    葉OO
    土地所有人
    葉OO
    土地所有人
    葉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黃OO
    土地所有人
    黃OO
    土地所有人
    黃OO
    土地所有人
    黃OO
    土地所有人
    葉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吳O
    土地所有人
    黃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黃OO
    土地所有人
    薛O
    土地所有人
    洪O
    土地所有人
    洪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倪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葉OO
    土地所有人
    葉OO
    土地所有人
    葉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王OO
    土地所有人
    俞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中華民國
    土地所有人
    黃OO
    土地所有人
    黃OO
    土地所有人
    黃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黃OO
    土地所有人
    黃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陳OO
    土地所有人
    邵OO
    土地所有人
    中華民國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6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812
  •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 室內特徵
    北門外明遺古街上主要的建築類型為二進一天井的長條形傳統店屋,其店屋建築形制分為: 1. 一崁二進一天井 明遺古街組成之基本單元,為兩進一天井的平面格局,每戶面寬約2.65至4.4公尺,進深5至7.5公尺。主要構造為硬山擱檁承重牆結構系統,屋內早期主要配置為前店(或廳)後屋的形式,但因商業活動早已沒落,目前多為前廳後屋的使用方式,前落作為祭祀空間,後落則作為居所。 2. 二崁二進一天井 前後落均為雙開間(二崁),面寬6.4至7.8公尺,進深5至7公尺,二進夾一天井平面格局,屋內配置前落為一間廳、一間房;後落有一間廳、一間房或雙開間房 3. 三崁兩進一天井 店屋建築中規模最大者為「三崁二進一天井」,為三開間的面寬,約9.6至11公尺,形制上似傳統兩落大厝,前後落明間為廳,廳兩側為房,天井兩側有攑頭。 4. 其他:增建第三落或附屬建築 因空間使用不足,建築無法往兩側發展,改往後方延伸。出入口未必配置於老街,而是從另外的方向進入,使得增建區域形成與老街屋背對而立的情形。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 緯度
    24.40368
  • 經度
    118.3089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江柏煒,2006,《金門城北門外明遺古街:建築修復與再利用調查研究》,金門縣文化局;鐘心怡,2010,《金門城北門外明遺古街第一期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期中報告》,鐘心怡建築師事務所,金門縣文化局
  • 指定(登錄)理由
    1.創建年代久遠者 2.具歷史文化意義足以為時代表徵者 3.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4.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具有建築上之意義有再利用價值及潛力者
  • 開放時間
    完全開放參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