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二林武德殿

明治28年(西元1895年)創建「大日本武德會」發揚日本武道,在軍國主義以及民族意識高漲的時代背景下,透過警察系統的運作,使日本武道發展更具組織及計畫,在明治33年(西元1900年)臺北、臺中、臺南三地皆設置武德會委員部,而明治39年(西元1906年),臺灣的武德會委員部被改名為「大日本武德會臺灣支部」,後在大正9年(西元1920年)的地方制度改革中,武德會在各個新增的地方行政組織中皆設有支部、支所、分會,武德會組織至此完備。 在日治昭和時期,武德會對武德殿的建設達到極盛,據記載,臺灣地區共有70棟以上的武德殿建築,昭和7年(西元1932年)為二林武德殿之新築,由地方進行資金募捐,昭和8年(西元1933年)年初與北斗武德殿同時舉行招標,根據本案棟札記載,二林武德殿於昭和8年(西元1933年)4月17日進行上棟式,同年7月完工,由林木承包營造、田中慶一郎設計監督。日治時期武德殿主要作為警察人員之武道訓練及講習場所,而當時警察人員所需接受劍道、柔道及弓道(即射箭),故完備之武德殿需要有這三者的訓練空間及場地,然就隸屬於北斗郡警察課二林分室所使用的二林武德殿,就其需求及階層而言,主要在於提供柔道及劍道訓練之用,故規模遠不及彰化武德殿與北斗武德殿。 在二戰後,彰化縣警察局二林分局接收二林武德殿,並在民國35年(西元1946年)開始作為柔道場或是擒拿、警棍的練習場所,民國61年(西元1972年)因二林分局人員逐步擴增,造成辦公廳舍不足,而將建築入口門廊(車寄)拆除,入口破風軒原「入母屋」屋頂進行整修,而形成今正立面大型斜坡屋頂之樣式,並於武德殿前方興建二層磚造建築作為辦公室使用,辦公廳舍新建於隔年完工,原門廊空間成為該辦公室之外部走廊,自二林分局辦公室增建後,則二林武德殿少有作為講習或集會之用。民國88年(西元1999年)因辦公室空間不足,而將武德殿改為分局辦公室而進行室內整修,在民國93年(西元2004年)經彰化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直至民國96年(西元2007年)以前皆作為分局辦公室使用,而民國96年(西元2007年)12月將武德殿前辦公廳舍拆除。 於昔彰化縣轄中共有五處武德殿建築,以彰化武德殿興建年代最早,而鹿港、員林及北斗武德殿均已拆除,彰化及二林武德殿皆為彰化縣境內唯二的武德殿建築,並均已分別指定為縣定古蹟以及登錄為歷史建築。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彰化縣
    二林鎮
    東和里斗苑路五段110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0930167018B號
    2004-10-20 11:28:19.0
    變更/修正
    府授文資字第0990000214號
    2010-03-01 00:00:00.0
    更正定著土地地號與面積
    變更/修正
    府授文資字第1080441172B號
    2019-12-23 20:59:47.501
    變更定著土地範圍
  • 種類
    種類代碼
    A99


    種類名稱
    其他設施


    其他說明
    建築物類


  • 現狀
    二林武德殿於民國93年(西元2004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目前進行彰化縣歷史建築二林武德殿修復工程,待修復工程竣工後開放。
  • 外觀特徵
    二林武德殿以演武場為主要建築,東側有一附屬建築,為日式宿舍樣式。二林武德殿結構主體由屋架、牆體及基礎所構成。牆體為磚造,除了乘載自身及屋面板的力量外,也是抵抗地震力的主要構造。基礎亦為磚造,作為上部建築物的支承並將載重傳遞至土壤。 二林武德殿以「入母屋式」屋頂造型為主體,如傳統建築的歇山式屋頂,於主要立面佔有大面積及比例之屋坡,山牆面可見「武」字鬼瓦及懸魚等裝飾,為該建築重要之識別意象。入口破風軒原為「入母屋式」形式,且同樣具有鬼瓦及懸魚等裝飾特徵,後因建造分局辦公室而拆除。屋頂簷口方形椽條為木造,南北兩項屋坡簷口收邊鬼瓦上端有三根如經卷狀之圓柱體,瓦面浮凸出半立體代表武德會的「武」字,為經卷型鬼瓦;山尖頂端懸魚為木造,表面雲型花型收邊淺浮雕。 二林武德殿在造型上表現出日式建築的木構造柱樑系統,但實際上建築的牆體為磚造結構,其牆體為承重之結構系統,為因應立面採大面積開窗及開口部之設計,以鋼筋混凝土為補強性構材,施作於門窗上緣及部份仿木出挑大樑。北向立面窗戶間有兩支鋼筋混凝土柱,表面以洗石子粉刷。屋身部份仿日式木構件洗石子面處理,由下往上為仿欄杆之垂直處理面;中段為方形附壁柱及仿水平洋式雨淋板洗石子面處理,並開有方形木推拉窗;簷口下方為仿大斗肘木形式洗石子面處理,其餘壁體為白色牆面。整體色調來說,外牆以灰綠色洗石子基座,黃色洗石子臺度、牆身、柱、樑,白色灰泥簷壁,牆身洗石子仿雨淋板為本案建築之特色。開口部部份,大門為左右推拉門扇型式。正、背立面每扇窗上部由中央木桿條中分為二,左右各一推拉窗;下段分割成四部份分別有二組左右各一推拉窗。側立面每扇分上下兩段,均為左右各一推拉窗。 為利於通風防潮及防蟲害,構造上將地板架高。基座構成方式為磚砌,砌法為一皮順一皮丁的英式砌法(English Bond)。基座內側有磚造柱墩支撐地板載重。在柱墩頂端並無一般武德殿常見之彈簧基座,而是把大引以錨錠螺栓固定於其上,再將根太以垂直大引的方向配置,最後再放置木樓板。臺基部份為洗石子面斜狀放腳處理,並於背立面、左側及右側立面之臺基各設置二個通風口。 位於二林武德殿東側之附屬建築,在昭和時期作為分室主任宿舍,二戰後則延續其功能作為分局局長宿舍,為二林警察宿舍群中唯一獨棟日式宿舍。正立面、背立面及南側立面仍維持木造宿舍之特色,以雨淋板牆面為主,部份牆面則為磚牆結構,屋頂部份已更替為常見之水泥瓦。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目前為整修狀態,建議管理單位定期檢查監督施工,如有災害過後請著重檢核是否有重大損害,再請立即通報主管機關。 2.東側之附屬建築,為日式宿舍樣式,屋頂坍塌嚴重,建議主觀機關評估將其屋簷瓦片等作整修。
  • 使用情形
    二林武德殿目前進行彰化縣歷史建築二林武德殿修復工程,待修復工程竣工後再由管理單位規劃開放事宜。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二林鎮、彰化縣
    土地所有人
    洪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卦山路3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292201
  •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 室內特徵
    二林武德殿的演武場空間原型主要受日本社寺建築及西方集會空間的影響,內部空間使用主要為柔道、劍道二種武道活動,二林武德殿室內寬12.71公尺、縱深7.245公尺,作為一般練場地而言應足以容納20-30人進行武道練習,以神龕為中軸線,另外除主要門廊入口外,單邊設置側立面入口。 二林武德殿所採的中柱式(king post truss)之西式木構桁架,為當時常見的屋架形式,西式木構桁架主要由水平大料、正同柱、人字大料及斜撐四種構材組合而成的平面三角形架構;人字大料承受來自桁條的屋頂荷重,並將此力傳遞給水平大料,而人字大料部份的軸壓力經由斜稱傳到正同柱底部,並匯同屋脊壓力,傳達至水平大料,最後由柱或壁體將其力量傳至基礎。二林武德殿屋架共七架,每組屋架以長方形斷面的規格木構成,架間以同樣規格木料連接,透過人字大料輔助之出挑樑形成具日本傳統社殿建築之屋頂架構,組成特色在於大樑、桁架、桁木,大量使用螺栓、螞蝗釘及鐵條等繫件加強構件之接合外,部份並運用榫卯連結。室內中央為「平格天井」形式;外緣採「竿緣天井」。其中「平格天井」格間板材考量木紋變化,採紋理水平垂直交錯排列設置。內牆腰壁為羽目板式,及白色灰泥牆,由底至外分別為磚構造牆體、P.C.層、灰泥層、白色水泥灰漿粉刷。由於二林武德殿室內空間規模較小,可能為單一武道項目使用場地為主,當時《臺灣日日新報》所載二林武德殿於「遷座祭」後即舉行劍道比試,復以建築樓板下與地面支撐柱間無彈簧之設計,推論當時該二林武德殿為劍道場地使用為主,同時兼作柔道練習比賽場地,目前室內木地板床組已增加合板及塑膠鋪面。 位於二林武德殿東側之附屬建築,宿舍內部空間包括玄關、食室寢室、起居室、炊事場、風呂、便所及廊下等,其中入口玄關、應接室(或書房)為石材鋪面,其餘廊下、起居室、寢室、食堂及便所等皆為高架地板所形成之地坪。各空間以俗稱「障子」的長方形木格壓克力玻璃拉門區隔,該部份均為新作。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彰化縣
    二林鎮
    儒明段
    1035-0000
  • 緯度
    23.8997872335845
  • 經度
    120.369712897692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7條之1暨<<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7條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黃俊銘主持,《彰化縣歷史建築二林武德殿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9,P.2-17~P.2-23、P.3-1~P.3-4。
  • 指定(登錄)理由
    建築本體基本上保存尚稱完整,建築形式為和風式建築,有日本神社的樣式,該建築見證日治時期開發的一頁史實,其歷史性環境在二林地區都有共同之記憶,且該建築類型在臺灣本島已所剩不多,在中部地區十分罕見,就數量而言,實已具備稀少性,足以代表台灣時空變遷的歷史文化意義,值得登錄為歷史建築。
  • 開放時間
    修復工程進行中,暫不開放進入。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