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隆站南北號誌樓轉轍站

日治時期因基隆的海港及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興建第二代基隆火車站時,增加了附屬設施,包括五棟號誌樓、臂木式號誌機、機械聯動裝置、地面聯桿及強力式彈簧轉轍器。 南號誌樓(第一號誌樓)興建於昭和5年(1930年)4月5日,為「南方第一信號所」,是日治期間第一座完工的號誌樓,控制著基隆站及臨港線的列車進出及調度。北號誌樓(第二號誌樓)興建於昭和6年(1931年)6月23日。 歷經二戰的破壞,臺鐵進行鐵道設施的修復,根據臺鐵紀錄推測,現存建築體應為民國39年(1950年)重建,但「聯鎖裝置」的設備規備應是日治時期沿用至今。 因臨港線廢止,基隆的五座號誌樓陸續拆除,現僅存兩座號誌樓「南號誌樓」與「北號誌樓」,於民國93年(2004年)10月12日指定為基隆市歷史建築。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基隆市
    中山區
    中山一路14巷21號
    2
    基隆市
    仁愛區
    港西街5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基府教社貳字第0930103906A號
    2004-10-12 12:13:08.0
    公告「基隆火車站南北號誌樓轉轍站」為本市歷史建築
  • 種類
    種類代碼
    A16


    種類名稱
    產業


  • 現狀
    目前現正進行修復及再利用計畫中。
  • 外觀特徵
    南號誌樓:為兩層樓,一樓磚造,二樓為木造,屋架為洋小屋組,屋頂為四坡水的寄棟式屋頂形式,南側以 L 型混凝土梯連接一二樓。一樓內部左右兩座混凝土柱,支承著轉轍器聯動裝置鐵管,兩側留有維修貓道;二樓以土台軸組支承洋小屋組,腰高磚牆上部均為開窗,中央面向鐵道懸挑出一座暸望台,屋簷出挑深度約90cm 比一般木造房舍多出許多。 北號誌樓:一樓為RC造承重牆結構,2樓以檜木為主要材料的日式建築物,內部隔間少以便通視,屋頂則為斜屋頂。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機械設備需日常養護。
  • 使用情形
    北號誌樓斜屋頂有混凝土剝落的情形,且鋼筋外露。南號誌樓損壞嚴重,現況已用鋼棚架遮蔽保護,避免損壞持續擴大。目前現正進行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所有人
    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基隆市中正區信一路18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2)2422-4170#370
  • 主管機關名稱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
  • 所屬主管機關
    基隆市政府
  • 室內特徵
    南號誌樓:一層為轉轍器聯動裝置機房,二層為行車控制空間,二層四面大多開窗以擁有較好視野。 北號誌樓:一層內部空間淨高3.7米,僅開設3面窗戶,十分陰暗潮濕,主要作為號誌聯動設施的機房之用。二層內部空間淨高2.7米,地面為木結構地板,中央設置號誌機等設備,室內分隔出一間休息職業室和一間較開放的床間,此外凸出一瞭望室,可清楚觀察站場狀態。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基隆市
    中山區
    港西段
    55
    2
    基隆市
    中山區
    新中山段
    713
  • 緯度
    25.1335
  • 經度
    121.7399
  • 法令依據
    《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2、3款。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1.台灣頭鐵道號誌樓調查研究計畫,東海大學建築系(2005.03) 2.歷史建築基隆南號誌樓 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書,黃忠明建築師事務所(2021.11)
  • 指定(登錄)理由
    號誌樓及附屬設施創建於日治時期,對於基隆鐵道營運及歷史上具有相當之貢獻與文化意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