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平橋

大平橋位於大平村聚落之北邊,當地人稱「紅橋」,早期為大平聚落與三坑子聚落居民來往必經之交通孔道。大平聚落與三坑子聚落之間隔著清水坑溪(又稱蔗蔀坑溪、打鐵坑溪)。清代三坑子為大漢溪畔的貨物轉運站,十分繁榮,而一溪之隔的大平,只能涉溪進出,辛苦又危險。日治時期桃園大圳修建期間(1916~1924)有大批日本工程人員進駐三坑子,兩村士紳趁勢倡議建橋,在庄役場(區公所)補助下,配合仕紳、鄉民捐款,由負責桃園大圳第一號隧道及暗渠第一工程的大倉組興建,當時橋身所用清水磚與桃園大圳相同。橋邊有一座建橋碑,詳列當時村民捐資1元、2元、10元等,說明此橋集眾人之力建成;而中川彌三吉捐款金額已達整體工程之三分之一弱,負責施工的大倉組亦大額捐款,相當可貴。 大平橋目前保持完好,周邊更興建了親水公園,成為三坑、大平、石門地區自行車族休息站,一方面欣賞潺潺流水,田野景觀,另一方面體驗大平橋的歷史意涵。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桃園市
    龍潭區
    大平里打鐵坑溪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0920478077號
    2003-10-15 15:26:45.0
    變更/修正
    府文資字第10303236382號
    2015-01-13 00:00:00.0
    行政改制
  • 種類
    種類代碼
    A15


    種類名稱
    橋樑


  • 現狀
    大平橋周圍多為農田景觀,與台三乙公路處有小型停車場,溪畔另有自行車道可連結至三坑老街、三坑溪自然生態公園,此處為往返大平村、三坑村、石門地區間自行車、登山、健行者的旅途休息站。
  • 外觀特徵
    大平橋為日本大倉組(現為「大成建設株式會社」)於1923年建成的磚石拱橋。連拱式結構的大平橋跨越清水坑溪,長度約 23.82 公尺,寬度約 2.31 公尺,由磚材拱結構構築而成,主要的拱圈以三皮磚疊砌而成,並以石灰漿為填縫黏劑,共有四個橋墩,五個磚拱,每個磚拱直徑約3.4公尺,橋墩最寬約1.14×2.74公尺。橋墩於迎水面設計成圓弧突出之形體,以減低、消除水體衝擊之能量,於背水面設計成 90度平直之基座。大平橋橋面之總寬度約 2.31公尺,橋面兩邊為紅磚疊砌之橋緣界石。橋面實際可通行的寬度約1.61公尺。此寬度可供當時挑夫雙向行走,亦足夠讓牛車和人力車通過。 大平橋以拱結構原理清楚呈現施工構造的需求,視覺上呈現出一種結構合理性的簡約與美感,為1920年代日本人在台灣以紅磚施作拱橋的代表作品之一。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石碑旁以相同石材加以保護,以防坍塌。 2.本構造物之紅磚相當精美,應加以良好保存。
  • 使用情形
    目前橋體使用狀況良好,碑體完整,碑文仍可辨識。 龍潭鄉公所於紅橋周邊興建親水公園,所屬自行車道休憩區已完成有親水階梯、卵石護岸,以及涼亭、座椅、解說牌、指標、水牛浮雕等設施,環境乾淨,維護良好。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桃園辦事處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桃園市桃園區縣府路2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局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3322592分機8611
  • 主管機關名稱
    桃園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室內特徵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桃園市
    龍潭區
    紅橋段
    245
  • 緯度
    24.8312714266385
  • 經度
    121.245537304178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二十七條之一及歷史建築登錄輔助辦法第七條,桃園縣政府九十二年七月三十一日召開「歷史建築登錄審查會議」決議辦理。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桃園市文化資產導覽手冊
  • 指定(登錄)理由
    一、日治時期聯絡大平與三坑之歷史橋樑遺跡,橋體及碑體完整。 二、具有豐富的台灣發展史、客家人文化特質意義,具有再利用之潛力。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