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龍潭三和江夏科文祖堂

江夏科文祖堂是一堂四橫式的客家傳統三合院,外觀質樸內斂,連屋頂的剪黏都相當節制;建物之紅磚與石作考究細緻為其特色。 乾隆四十一年(1777 年),黃家開臺祖來到龍潭開墾,以種茶為業,逐漸累積成為龍潭一帶首富,傳到第四代遷至泥橋子,著手興建黃氏祖堂,至第五代接手完成。 江夏堂為傳統客家夥房,一堂四橫式的格局,基本上正屋為三開間,正屋與左右橫屋交接處,多了角隅間,處理成窗孔,稱為「五見光」,為客家民居典型格局;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立面是土埆牆與斗砌磚。現居於此的黃氏後代說,老宅的樑柱、基石和紅磚幾乎都還是原物,木樑木柱與二千多片花崗岩牆基當年都從福建運來,建造祖堂的師傅也特地從唐山禮聘而至,至於極有特色的燕尾紅磚則委託龍潭大北坑三水村江家燒製而成。 已經 130 餘年的黃宅,多次維修改建,石雕竹節窗仍在,正廳牆面的紅磚雕有如意紋,典雅精緻,是來到老屋必看的重點。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桃園市
    龍潭區
    5鄰泥橋子11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0920478077號
    2003-10-15 11:08:28.0
    變更/修正
    府文資字第10303236382號
    2015-01-13 00:00:00.0
    行政改制
  • 種類
    種類代碼
    A3


    種類名稱
    宅第


  • 現狀
    目前建築物保留相當完整,屋頂、左橫屋已改建,未來考慮復原。
  • 外觀特徵
    龍潭三和江夏科文祖堂牆體以花崗石牆基、卵石砌牆基、斗砌磚牆及土墼牆砌築而成,土墼牆表面再以粗糠土漿及灰漿粉刷。屋身構造為承重牆構造硬山擱檁,堂屋與橫屋明間以挑檐斗栱承接出檐桁,木料為福州杉。正堂明間大門為一橫二豎的石門框,門聯陰刻,橫批書「蓬萊宮闕對南山」,左聯「江發鄖陽涵盛德」,右聯「夏登臺島挹薰風」,匾額為「江夏堂」,係第二十二世祖的秀才金彩公所題。內橫屋山牆牆頭墜以三塊綠釉花磚組砌而成,泥塑邊框。 其中正堂明間外的大門,有一橫二豎的石板條,以凹刻門聯字樣呈現第二十二世祖的秀才金彩公所提的對聯、橫匾:左聯為「江發鄖陽涵盛德」,右聯為「夏登臺島挹薰風」,橫聯為「蓬萊宮闕對南山」,匾聯為「江夏堂」,至今保存地相當完好。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構造物之石作及紅磚相當精美,應加以良好保存。 2.屋頂漏水部分仍待修補。
  • 使用情形
    目前建築空間主要供家族居住、祭祀,並未對外開放。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黃OO
    建築所有人
    黃OO
    建築所有人
    黃OO
    建築所有人
    黃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桃園市桃園區縣府路2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3322592分機8611
  • 主管機關名稱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室內特徵
    正堂隔斷牆下段斗砌,上段灰泥沙漿粉光,裝飾性不高。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桃園市
    龍潭區
    泥橋段
    683
  • 緯度
    24.8468660416513
  • 經度
    121.193507570195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二十七條之一及歷史建築登錄輔助辦法第七條,桃園縣政府九十二年七月三十一日召開「歷史建築登錄審查會議」決議辦理。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桃園市文化資產導覽手冊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地域性風格、民間藝術、台灣傳統農村住宅特色以及再利用之潛力。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