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陽公司瑞芳辦事處歷史建築群

光緒二十(1894)年金瓜石、大粗坑、小粗坑發現金礦,清政府也將徵收開採金砂費用一事。同年7月,清政府停止由民間徵收採金費用管理,恢復「金砂局」,並於九份山和小粗坑增設「金砂分局」,一同與基隆河的淘金管理納入政府監督。 日本政府治臺之初,對金礦進行管理。明治二十八(1895)年日本政府沿用清政府「金砂局」之管理方式。不久因為當地臺人濫掘盛行,次年6月25正式關閉金砂署,禁止採礦。鑛物同時移轉總督府殖產部管理。 顏雲年在藤田組來臺後從事翻譯,協助地方行政,由承包物資勞務的供給開始,且取得礦區的採礦權。明治三十二(1899)年顏雲年與地方力人士同組「金裕豐號」,開始承租小粗坑金砂區。 保甲路各地來往人員物資頻繁,年久失修,顏雲年與蘇源泉各自投入重經費監修,於明治三十五(1902)年5月1日,修路碑修築完成。明治三十六至三十七(1903~1904)年,產金量大增,達到明治時期產金高峰。顏雲年租得全部鑛山經營權,採取開放分包的方式,承包者可以同分享採金的利益,因此於大正六(1917)年各承包人共同發起建碑,以頌揚其德。 由於礦工多為遠離家鄉轉業而來,因意外而身亡的採金者所立之有應公廟或萬善祠,就分佈在聚落密集的住屋間。同時聚落後方的山坡上,現在的公墓,過去是亂葬崗,因在此建碑。昭和九(1934)年12月,顏國年與當時瑞芳鑛業所長翁山英共同設立招魂碑。 昭和十二(1937)年完工啟用的瑞芳鑛業所,設立於八番坑所在的八號坪。臺陽公司經營鑛山時,延續分包採鑛利益於九份部落居民作法,也藉由公司建設員工福利設施,達成經營地方建設之公共效益。 民國四十三(1954)年,鑛區由臺陽公司回收直營,民國四十六(1957)年改稱「瑞芳金鑛」。民國四十七(1958)年臺陽公司大小坑口達七十多處,多數已封閉或廢棄。民國六十(1971)年公司正式結束瑞芳金鑛之開採。民國六十二(1973)年8月21日,公司名稱更變為「臺陽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六十四(1975)年於原辦公室地點成立「瑞芳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橡膠保險套及醫療用橡膠套。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新北市
    瑞芳區
    招魂碑(瑞芳鎮第19 號公墓內)、八番坑(瑞芳鎮豎崎路54 號)、頌德碑(瑞芳鎮輕便路 頌德公園內)、瑞芳辦事處(瑞芳鎮豎崎路54號)、修路碑(瑞芳鎮豎崎路54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北府文資字第0920006872號
    2003-08-28 13:18:11.0
    變更/修正
    北府文資字第0960001941號
    2007-03-09 00:00:00.0
  • 種類
    種類代碼
    A99


    種類名稱
    其他設施


    其他說明
    建築物類


  • 現狀
    八番口扶壁的頂端有做收頭,但現況已受到植栽破壞。坑口外右側擋土牆有一個六角形的石塊,刻有福德神位。 修路碑無明顯外力破壞,碑文及雕刻清晰,材料狀況良好,但碑體四周地基有不均勻沉陷的狀況。 頌德碑位於頌德公園內,立柱已遺失,階梯與周邊鋪面皆為後期新作。 招魂碑整個墓區地形近似一個小山丘,而招魂碑立於山丘西北側山腳下,碑陽面向西北,碑陰靠著東南的山陵線,鑿山整地而建,碑陽龍邊為大小粗坑,虎邊為基隆山,碑陽前方視野開闊,有大竿林溪往瑞濱出海,其餘三面環山,這些配置皆符合風水中巒頭派的理想布局。 瑞芳辦事處基地部分,由於基地多為回填土,土質比較不穩固,西北側有較嚴重的地層不均勻沉陷引起的建築式內外地坪皆有龜裂,目前已於民國八十六(1997)年作過修復。建築主體有因外力破壞及蟲蟻破壞問題。
  • 外觀特徵
    八番坑口立面為倒梯形,坑口上的上層及中間段有兩條石材的水平線帶,組成水平帶的石塊,三邊做內凹直角收邊,唯有右側不做;上水平線帶往左右兩邊延伸至擋土牆,作為兩側擋土牆牆高的收頭;兩條水平線帶中間為坑名雕刻及開坑時間的石造牌匾;下水平線帶至兩側紅磚與擋土牆交界,最邊緣石塊依照擋土牆斜率做切割。 修路碑設置於一個水泥台階上,由上而構成分為,碑體、碑座、基座、台階及欄杆柱,碑陽向東北方,餘三面為鑿開面。碑首刻雙龍措日紋,題額鐫小篆「有夷之行」,字體兩邊有框花,為標楷體;碑座外型為方矩形,刻有麒麟、繡球與花草圖案。 頌德碑位於頌德公園內,基地近似橢圓形,正對基隆山。碑陰面為石砌擋土牆,共有四層,在擋土牆頂層中間,崁有石造牌匾,內鐫「頌德碑」大字。 招魂碑由瑞芳區第十九公墓進去基地,由外而內分三層,第一層為公墓敷地,二、三層為台階,第一層台階與公墓交接的四邊為長條石磚,台階雖只抬高17公分,但於碑陽面仍設有階梯,第一層的碑陰面擋土牆設有安置骨灰罈穴位。 瑞芳辦事處建築樣式為平屋頂形式,除了水平板外緣的少許簡單裝飾線板,與洗石子基礎特殊折角設計,其餘外牆皆極簡單素雅。外觀利用高低層次的落差,創造了水平出簷板,視覺上切割大塊量體及水平線的外牆延伸,使建築變得輕巧。 辦事處在西北側採用了柱列式,所謂亭仔腳或陽臺的元素,透過陽臺向外可看見整個港口城市景色,在造型上是日本西化與現代化的交會點,衍生了處於折衷主義尚未完全蛻變為現代建築的國際樣式期間,並且加入了臺灣當地環境設計因子,表現出其當代的歷史感與時代感。 資料來源: 新北市歷史建築「臺陽公司瑞芳辦事處歷史建築群」修復再利用計畫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一、建築特色及歷史價值的突顯 二、修舊如舊,原貌與舊材、構法的保存 三、新增機能空間與原建築風格的協調性 四、加強擴大建築本體以外的防災系統 五、再利用的方向與原則,應保存重點仍能夠活化歷史建築 八番坑的修復: 一、依照紅磚、石材特性提出適當修復方式 二、坑口表面的髒污或植生附著物應以中性清潔劑或清水小心清洗,不可使不可逆方式處理。 三、石造扶壁及坑口磚面先需進行部分解體,檢修及清理立面內部的氣根,待清理完後,再將其原貌及原工法復原。 碑體修復: 一、依照不同石材特性,修復時須特別注意。 二、施工前應檢測判斷其原有黏著材料,再以可逆性工法及材料施作。 三、九份位處潛在地滑地區,為確保碑體基礎的隱定及環境之品質,應確保排水系統之暢通。 四、在保存範圍內,確保環境之品質,遮蔽碑體之植栽,應做適當的清除修剪。 瑞芳辦事處修復建議 : 工程包括: 屋面防水工程、木作工程、門窗工程、內牆工程、外牆工程、鋪面工程、排水工程、環境工程、蟲蟻防治工程 資料來源: 新北市歷史建築「臺陽公司瑞芳辦事處歷史建築群」修復再利用計畫
  • 使用情形
    瑞芳辦事處歷經不同時期的空間使用,原本只提供幹部做行政文書的辦公空間,到後其辦事處要提供服務空間給旁邊新建的保險套工廠,使用對象不同與人數增加,故將原本東側的廁所改為倉庫,另在其東南側新建男女廁,提供一般工人使用。 招魂碑前廣場目前大多為居民停車使用。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臺OOOOOOO
    建築所有人
    臺OOOOO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2)29603456
  • 主管機關名稱
    新北市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 室內特徵
    在1971年前,入口處兩側為經理室、工務室、採礦室等空間,其他尚有鑛長室、禮堂等空間分佈於周邊。 在1971年後,空間機能多改為展示空間,入口處兩側為展示空間,走廊底部左方為辦公空間,依著簷廊的空間也都為展示空間使用。 從空間平面分佈中可以發現突破一般古典主義的配置格式,從開門的方式看,在可以直接對外的空間是以西式推開門為主。其他內部空間的開門則以和式的橫拉門方式,有傳統日式空間西化過程後和洋折衷的影響在其中,是一個和洋折衷的空間平面構成。 資料來源: 新北市歷史建築「臺陽公司瑞芳辦事處歷史建築群」修復再利用計畫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新北市
    瑞芳區
    焿子寮段
    160-3
    2
    新北市
    瑞芳區
    焿子寮段
    166
    3
    新北市
    瑞芳區
    焿子寮段
    317-1
    4
    新北市
    瑞芳區
    焿子寮段
    317-19
  • 緯度
    25.1101053614652
  • 經度
    121.842721353766
  • 法令依據
    <<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新北市歷史建築「臺陽公司瑞芳辦事處歷史建築群」修復再利用計畫
  • 指定(登錄)理由
    一、招魂碑:招魂碑於昭和9年(1943),由當時臺陽公司社長和瑞芳礦業所所長翁山英所立,與九份礦山的發展史有直接的關聯,全部碑體均以安山岩砌築,作工精美,保存良好。 二、八番坑:八番坑開鑿於明治33(1900)年,是九份地區最早開鑿的坑口之一,是當地金礦開採的重要遺存,坑口成拱圓形,旁有兩棵榕樹,樹齡已逾90年,坑口景觀絕佳,現狀保存良好。 三、頌德碑:頌德碑建立於大正6年(1917),為紀念顏雲年開發金礦有貢獻於地方,而當時地方礦主發起設置,代表地方的發展歷史,正背面有臺灣名詩人謝汝銓、李石黥的撰文。 四、瑞芳辦事處:瑞芳辦事處完工於昭和12年(1937),維護良好故至今結構尚稱完好,曾是臺陽金礦的指揮中心,也是地方經濟、權勢象徵的中心,建築為加強磚造結構,是30 年代建築折衷式樣,外表以洗石子和十三溝面磚為裝飾,造型洗鍊簡潔有時代之代表性。 五、修路碑:修路碑建於明治35年(1902),為紀念顏雲年和蘇湧泉出資建連通瑞芳與九份之間保甲路而立,碑體目前位於臺陽公司瑞芳辦事處內庭院內,保存狀況良好,為安山岩砌築。
  • 開放時間
    全天,外部開放參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