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員林鐵路穀倉

民國60年代(西元1970年代),因應臺灣糧食進口的需求,以黃豆、大麥、小麥為主,由政府統一進口民生用品,糧食以船運為主,為疏解港口的倉儲空間,因而興建員林鐵路穀倉。 民國62年(西元1973年)核定「進口穀物散裝運輸一貫作業方案實施要點」前,貨服總所已提出擴建散裝圓筒立庫等計畫,研議在板橋、樹林、內壢、中壢、彰化等站內增設散裝圓筒立庫,以備向有關機關申請貸款實施,而交通部運輸計畫委員會也同時參與及協助興建沿線散裝立庫計畫。員林具有縱貫公路(臺一線)及縱貫鐵路貫通的區位優勢,成為彰化平原和東邊埔里盆地橫向溝通的管道,重要農產品均藉由新設交通網路大量出口,成為中部農特產品生產主要集散地。而此時期國內食品加工、製油、飼料業發達,因而需要大量進口玉米、小麥等雜糧,透過鐵路運輸將大宗進口糧食,從港口運回鐵路穀倉,使得員林成為臺灣中部重要的轉運中心。 員林鐵路穀倉又稱員林立庫(員林立體倉庫)於民國63年(西元1974年)12月動工,民國65年(西元1976年)6月竣工,民國66年(西元1977年)1月18日啟用。員林鐵路穀倉隸屬臺灣鐵路管理局貨運服務所,為公營儲運機構,提供現代設備,革新貨運服務,為提高儲運效能而興建穀倉,並配合政府推行「進口穀物散裝運輸一貫作業」,計劃疏運港口壅塞,可容儲穀物10,500公噸。當時正值臺灣經濟起飛,因此可以說臺灣進出口貿易起飛時期的代表性建築,全臺現今僅存兩座(另一座位於斗南)。 政府為了推行穀物散裝運輸一貫作業而興建,屬於當時在鐵路沿線建造五萬噸散裝穀物轉運倉庫之一。興建目的在尋求快速解決進口雜糧轉運之課題;同時,為了根本解決基礎建設不足導致交通壅塞問題,政府也推行「十大建設」計畫,此為長期解決之道。員林鐵路穀倉自落成後開始投入營運,此時周邊配套設施、機械設備及專業人力,因尚有不足導致效能未彰;另一方面,民國67年(西元1978年)因高速公路的通車及民生物質的需求,民間食品加工業者紛紛設立散裝穀倉,自行進口原物料,供應生產線的需求。民國70年代(西元1980年代),隨著港口貨櫃業的發達及公路的建設,鐵路運輸業務部分逐步被公路運輸取代,糧食供應商為節省運輸成本及過倉費用,從國外運回臺灣的玉米、小麥、大麥等雜糧穀物,乃於港口完稅後直接運到工廠,且廠商自行增加有散裝倉儲的設備,因此員林鐵路穀倉的需求因而遞減,使得員林鐵路穀倉在營運16年後,於民國82年(西元1993年)結束營業。民國92年(西元2003年)由員林地方文史社團財團法人彰化縣千高臺文化協會發起保存員林穀倉計畫,並於同年經彰化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後由於彰化縣員林鎮公所認養,財團法人彰化縣千高臺文化協會參與認養工作;同時間彰化縣政府朝立庫萬花筒藝術館方向進行規劃,並於民國102年(西元2013年)終止認養而停止對外開放。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彰化縣
    員林市
    靜修路50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0920003874 號
    2003-06-10 09:07:11.0
  • 種類
    種類代碼
    A99


    種類名稱
    其他設施


    其他說明
    產業建築


  • 現狀
    員林鐵路穀倉於民國92年(西元2003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目前尚未開放,等待相關再利用計畫。
  • 外觀特徵
    員林鐵路穀倉位於員林火車站北端,北接雙平路,南臨靜修路,緊鄰臺鐵西部正線西側,因建築為立體倉庫,因而又稱「員林立庫」,為地上八層、地下一層之鋼筋混凝土圓筒穀倉建築物。此外,建築物西側佈置一條鐵路支線,供穀斗車及貨車進駐卸貨,始能完整達進口穀物散裝一貫作業疏運計畫上的要求。 員林鐵路穀倉的建物地坪面積為189坪,總樓地板面積為756坪。主體建築為座東朝西,建築物樓高八層樓,兩兩成對,由18座內徑6公尺,高34.3公尺的圓柱形主倉,並列成58公尺長,12.8公尺寬的巨大圓筒建築。在每4個主倉中,所形成的間隙,又形成8個副倉,所共同組成的龐大散裝穀物倉儲空間。在穀倉的左右側,各有一個方形的建築物,靠近南面(員林火車站者)高5層樓,高18.97公尺。北棟方形建築則與榖倉同高,為34.3公尺。 筒型穀倉,是具有建築方向單一、較高施工精度及建築高度較高等特性,如果使用傳統模板工法,在施工精度上有掌控不易與施工縫等有礙結構強度上的問題,影響施工品質甚鉅,且需要大量施工架搭設,及可觀的模板物料或鋼模吊運等需求,對進度、資金及安全措施都是相當嚴峻的考驗,但也因建築的特性,垂直滑動模板施工的導入,恰能針對施工特性與需求適度的補足傳統模板不足之處。垂直滑動模板作業施工特點,係利用油壓千斤頂將模板往上緩緩提升,同時進行混凝土澆置工作。作業過程屬連續循環式工作法,採模板組立鋼筋配置再進行混凝土澆置,模板提升再進行鋼筋配置。採用滑動模板作業,由於其過程係連續循環施工,因此鋼筋、混凝土輸送及模板操作調整必須保持全面性之調和。 員林鐵路穀倉的興建工程紀錄中,內並無針對當時興建筒倉上有其特別的工法要求,但在工期限制下,垂直滑動模板有者大幅縮短工時優勢,亦能有效解決諸如施工架大量搭設,及需要較大施工腹地以利物料堆置與調運等困難解決的施工問題,所以推測員林鐵路穀倉之筒倉是以垂直滑動模板方式興築是比較符合實情。 員林鐵路穀倉進倉流程,在穀斗車與貨車從鐵路支線進場,定位於卸車坑起,迄於卸貨塔的散(袋)裝出庫滑槽,基本運作原理就是在一封閉的穀倉設備空間內,由穀物運送機械與穀倉輸送系統相互搭配完成,達成不必要的搬運過程,有效的讓穀物順利進出庫。穀物運送機械與穀倉輸送為員林鐵路穀倉中樞,其主要三種作業方式,分別為進倉、出倉、翻倉,當然也需要空間的乘載-穀倉設備,才能達到完整倉儲機能。設於室外的卸車坑位於「員林穀倉支線」北端,臨靠中轉塔,為穀斗車及貨車將承載散裝雜糧卸載進倉的第一站,後因員林鐵路穀倉結束營運,需還地於臺灣鳳梨股份有限公司員林工廠,於民國83年(西元1994年)拆除還地。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建議管理單位定期於風災震災後進行巡視,若有重大破壞或改變應立即通報主管機關。 2.地下室易積水,建議管理單位於大雨後進行巡視,若有積水應抽水排除。
  • 使用情形
    員林鐵路穀倉自民國102年(西元2013年)認養合約期滿後暫停對外開放。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所有人
    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卦山路3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292201
  •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 室內特徵
    位於員林鐵路穀倉北端,為中轉塔,員林貨物服務站稱為進倉室,為下1層,地上8層之鋼筋混凝土建築物,室內主要提供進倉、翻倉與溫控系統建構之用。當底層鏈運機將卸車坑內的雜糧輸運進倉前,需要釐清疏運公司申請入庫雜糧重量,此時底層鏈運機將預進庫散裝雜糧輸運銜至斗昇機後,由4樓的提貨機牽引斗昇機,將散裝雜糧輸往計量器。5~6樓空間設有旋風式集塵機,可抽離提運機及連續式自動計量器出料口雜糧粉塵碎屑;另一部分則是將雜糧暫存於第1只儲料槽(3樓),隨後進入連續式計量器(2樓),再進入第2只儲料槽(2樓)後,接續往指定倉間存放。過磅後的散裝雜糧,在8樓倉頂工作間提貨機牽引第二組斗昇機,將過磅後的散裝雜糧直接從1樓上揚至8樓的水平進倉鏈運機。8樓的水平進倉鏈運機上計有26只環鏈式控制閘門及流量控制門,各閘門下各有滑槽連接所屬倉間,當2樓的電氣控制室內的空滿倉指示器與控制盤指定電動閘門開啟後,散裝雜糧自然由指定電動閘門啟下,藉由所屬溜管滑向指定倉間,而倉間在距倉頂5公尺與距倉底各設一個滿倉與低倉位指示裝置,聯繫至電氣控制室控制盤。 倉間區,含倉頂工作間與倉底工作間,其主體是由內徑6公尺,深29.8公尺,計18座主倉,以及兩兩成對主倉所夾出空間為副倉,共8座,合計26座所組成,各倉間皆以數字的方式標示倉位,以利管理。每座主倉設計倉容為494.882噸,副倉倉容為199.015公噸,總設計倉容為10,500噸,是員林鐵路穀倉建築本體最為醒目的量體。員林鐵路穀倉倉底由55公分×85公分所組成格子樑系統為底(不含中轉塔與卸貨塔),當各倉間內裝滿雜糧後之垂直重量,則藉由格子樑分散承遞於鋼筋混凝土柱列(以4根柱子承載1個倉間(主倉),計有32支85公分×85公分鋼筋混凝土柱列);鋼筋混凝土柱直下端亦同55公分×85公分地樑連繫,以及等同數量不同設計載重與斷面尺寸基樁,將雜糧與建築物重量傳遞於地層。 主副倉為儲存雜糧之容器,因此各主副倉壁面上下設有熱電偶式溫度計,其溫度訊息會回饋到中轉塔2樓電氣室內的溫度控制盤,主副倉位一樓設有送風機,以強制式通風 ,破壞積穀中所形成的熱點。倉頂工作間並無加裝抽風機。另一方式,當儲存較久雜糧或是某主副倉內溫度超過40度以上時,雜糧可由主副倉倉底漏斗滑槽排出至倉間區底層工作間之可逆式雙向出料鏈運機送往中轉塔第二組斗昇機,揚昇至倉頂工作間之水平鏈運機,再次送入指定倉位內儲放,達成翻倉理貨目的。主副倉內皆設有爬梯,工作人員攀爬進行清理主副倉內壁體清理作業,後期再添購置清倉用捲吊升降機,以利清倉作業。進出空間皆從8樓倉頂工作間人孔蓋開啟後,工作人員乘座清倉用捲吊升降機垂降至倉內清理壁體。 位於員林鐵路穀倉南端,為卸貨塔,又稱出倉機房及改袋室,為地上5層之鋼筋混凝土建築物,室內主要提供出庫之穀物運送機械建構與卡車停靠裝載之用。雜糧由各正副倉倉底漏斗之滑槽排往倉底工作間機坑之可逆雙向水平鏈運機,此時可逆雙向水平鏈運機工作方向是往南連結卸貨塔斗昇機,而斗昇機裝載雜糧直接上揚至五樓提貨機後,在乙處結點-環鏈式雙向閘門的啟動後,開始分流為散裝或是以袋裝方式出庫。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彰化縣
    員林市
    莒光段
    3299-0000
  • 緯度
    23.963194957309
  • 經度
    120.569443166039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7條之1暨<<歷史建築登錄及輔助辦法>>第7條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賴意升主持,《彰化縣歷史建築員林鐵路穀倉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22,P.17~P.77、P.139~P.146。
  • 指定(登錄)理由
    戰後鐵路穀倉建築之代表之一,就建築形制與空間而言,均屬特殊,其建築形式為一鉅形混凝土造十座七層樓高穀倉之建築物,年代雖不久遠,但仍有其意義。
  • 開放時間
    未開放,待相關管理維護計畫。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