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南支局

1665年(明永曆十九年),鄭經參軍陳永華於瀨口教民晒鹽,以『日晒法製鹽』技術晒鹽開設「瀨口鹽場」,更因為鹽稅的開徵,使瀨口庄因此成為臺灣鹽場的發源地。 1726年(清雍正四年)瀨口鹽場改稱瀨北場,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毀於水災,鹽民再重開鹽田於原址的西北隅,仍以瀨北鹽場稱之,並陸續遷移到新鹽田附近居住,聚集成「鹽埕庄」。 1899年(明治三十二年)臺灣總督府重行專賣制,1901年(明治三十四年)於鹽埕成立專責機構以推動鹽政遂行政令。 1919年(大正八年)底專賣局將原位於高雄紅毛港,原建於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之「烏樹林支局紅毛港出張所」「廳舍」建物本體「移築」至臺南鹽埕現址,作為「臺南支局」廳舍,而後側「附屬家」則為現地新建,於1920年(大正九年)完成,至此開始鹽業發展的里程碑。當時臺臺南支局敷地使用前朝鹽務局土地而興建的新局舍,該土地即設有倉庫、事務室、官舍等建築。 1922年(大正十一年)11月1日,總督府專賣局再度改制,「安平支局」改歸「臺南專賣支局」管轄,更名為「臺南專賣局安平出張所」,原有下屬單位也改為「灣裡鹽分室」、「鹽埕鹽分室」,並增設「安順鹽分室」。 1947年(民國三十五年)5月26日省政府正式成立,專賣局改組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結束鹽的專賣時期。 1950年(民國三十九年)鹽務機構遷臺時,行政院頒行「改造鹽務辦法」,解散商股改為國營。當時的鹽務總局總管鹽政,其下隸有臺灣鹽務管理局。 本古蹟現址即為當時隸屬於臺南鹽場公署的「鹽埕場務所」。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