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西市場

依史料記載,臺灣市場可追溯至三百多年前荷蘭殖民,位於大員市街(今安平),由荷蘭人舊商館所改建而成的市場(位居於絞刑臺的北邊),為兩棟比鄰而立的單層雙斜屋頂建築所構成。清代時期的臺灣並無公設的大型市場建築。在1895年(明治二十八年)日治時期,統治者看到商人就在街路兩旁或廟宇前面露天的隨意擺攤子,有礙衛生及觀瞻,且因1814年(清同治十一年)的「牡丹社之戰」,來臺的日本人遭逢「臺灣熱」,並可能得到黑死病(鼠疫)等傳染病,而更加注重衛生保健。 臺灣開始有大型市場建築始於日治時期,初期是為了衛生保健,而後來也達到平穩物價與經濟效益。初期,市場是屬於半官方性質,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才正式規定消費市場只能由官方設立,同年9月4日新設西市場前身「臺南市場」。 1901年(明治三十四年),隔兩年為實行市區改正,也因為交通運輸系統的逐步建立,物產運輸多轉由鐵道與輕便鐵道出入,空間重心逐漸移至西市場附近。後陸續出現「淺草」市場、「臺灣漁業株式會社」、「臺南市青果荷受組合」,至1936年(昭和十一年)為臺南市娛樂及民生必需品之中心。 約1950年(民國四十年)代,「西市場」更名為「西門市場」,銷售對象主要是餐廳、飯店等大盤商,亦有小賣。中央棟二樓亦有歌舞表演會布袋戲演出。週邊露店最早為臨時攤販區,販賣攤子中營業年代甚久如福榮小吃店。1956年(民國四十五年)在市場西側及南側設置果菜批發市場,「西門市場」就叫「大菜市」,附近依舊環繞著娛樂場所。至1990年(民國七十九年)果菜市場遷地,西市場於2003年(民國九十二年)拆遷舊攤改建為「臺南淺草青春新天地」。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南市
    中西區
    西門路、中正路、正興街與國華街街廓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南市文維第09218505410號
    2003-05-13 00:00:00.0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99


    種類名稱
    其他設施


    其他說明
    公共建築


  • 外觀特徵
    「西市場」的空間組織型態為L型,R.C構造屋身,兩翼剖面成「凸」字形,中央入口走道為挑高二層樓,採對稱配置,與斜屋頂、上開天窗的左右店家可區分為中央棟、東翼和北翼三大部份。 中央大廳屋頂其上有避雷針,朝東北面上開3面老虎窗,二樓中央有一半圓山牆,下有牌額書寫「臺南西市場」,兩旁各開有矩形窗,其入口為圓拱型。太子樓之牆身開口部有兩處,其中底部的格栅窗装飾,其上的窗戶内凹於柱子,上半部有一眉型窗框,由2短柱分成3部份,飾拱心石,並有線腳裝飾。 北翼入口開方拱形門洞,兩旁各開一弧形窗,其上置有小牛腿做為裝飾,居中的弧形山牆較兩側水平女兒牆高且寛,並飾有拱心石(keystone)為視覺焦點,其下並開一圓形氣窗;次要入口為三角形山牆,其上亦有拱心石,山牆兩旁飾以圓球,有半圓型開口。 「西市場外賣店第二期(舊西海岸餐廳棟)」為L型三層紅磚(牆體)結合R.C造建築(樓板與開口部楣樑),由中央棟、西翼與南翼所組成,其建築立面有R.C水平出簷延伸至兩翼。外牆以洗石子與十三溝面磚裝修,三樓出簷下方則有洗石子裝飾物。南翼一樓為騎樓空間,連中央棟一樓通廊可至淺草商場,西翼更改為拱形開口。 於古蹟本體外部及周遭亦保留抽取地下水的汲水器,設置北側僅剩下基座部分南側則保留完整。於古蹟本體南側之魚賣店,外部以磁磚拼貼或洗石子,更於磁磚上施作磁磚畫,磁磚上並作者(業者)落款,内容以風景畫居多。而兩棟西市場、外賣店所包圍中央之原淺草商場設有廣場噴水池一座。 資料來源:臺南市市定古蹟「西市場」及「原臺南州青果同業組合香蕉倉庫」修復調查研究計畫(2009)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磚牆風化、白蟻防禦、屋頂防水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臺南市政府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 中正路5巷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3597
  •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室內特徵
    主要出人口設於中央棟,兩側皆可進出,樓高二層,有兩座樓梯可上下通。東、北兩翼以中央棟與中央走道連結,各設有三處次要出入口。中央走道的部份為挑高兩層樓的空間,兩側為中柱式屋架,為販售攤位空間,東翼主要為魚、獸肉之店;北翼則為蔬果、雜物等賣店。以方形鋼筋凝土柱來劃分,每二「間」為一攤位單位,並設有物品陳列臺,陳列臺以R.C造表面磨石子,部分有水泥粉刷或貼磁磚。 西市場建築内部於大廳舆兩翼連接的部份,連接之門洞為弧型,兩旁有2半圓短壁柱,往上漸次收分,柱頭上承蓋盤;門口中央有長型拱心石,其兩旁並有裝飾。柱頭兩側2層次出挑牛腿承接楣樑,與之重直橫樑鏤空處理。 北翼內牆面即賣店與賣店間之隔間牆,局部賣店間設有隔間牆,有磚砌與磚木砌兩類。尤其主入口棟與兩翼間此面牆,牆面開口邊設類似多立克洗石子圓柱,柱上承與線腳裝飾,圓柱旁兩側又各設有窗開口中間飾以拱形石。 東北兩翼的中央通道部分與北翼各賣店内空間皆鋪設磨石子地磚,其大小約30*30公分,東翼店內以水泥地坪加上碎磚或是碎骨材為主。 而「西市場外賣店第二期(舊西海岸餐廳棟)」有三層空間,一樓以樓梯連接二樓住宅空間。西翼南側與西側L型空間存有木造屋架,為日式小屋組的折置組杉木屋架,其下為木折天花,其餘空間為鋼構屋架,即一樓倉庫空間亦有R.C天花格架。整體內部牆身多以木隔板裝潢。 資料來源:臺南市市定古蹟「西市場」及「原臺南州青果同業組合香蕉倉庫」修復調查研究計畫(2009)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 緯度
    22.993952587746
  • 經度
    120.198210406685
  • 法令依據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71年5月26日總統令公布)第27條暨本府91年度第4次「臺南市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委會」審查會議決議。
  • 指定(登錄)理由
    1.西市場於1902年重建,為南台灣最大現代設備之市場,仍可見其昔日之風貌。 2.就臺南市而言,西門市場具有其歷史意義,尤其在都市發展史上。應值得保存下來。 3.屋頂為馬薩風格,上有老虎窗,入口有圓山牆,極具特色。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