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人松岡富雄於大正6(1917)年創辦苗栗製糖組合,後由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併購。當時的甘蔗原料區位在通霄,而通霄糖廍設於今日福興里、城南里一帶,為當地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照片中即為昭和14(1939)年通霄糖廍的主任李玉羅到甘蔗園指導農民種植技術的情形。
傳統製糖場所稱為糖廍,舊式糖廍是在蔗田邊搭建可擋風遮雨的草寮進行製糖,約在農曆十月製糖前臨時搭建,製糖期結束時拆除。糖廍主要由硤蔗的圓錐形棚屋及熬糖的糖屋組成:棚屋以刺竹或麻竹為草寮的支架,屋頂及寮體則由稻草或甘蔗葉鋪蓋成鐘形的草寮;熬糖屋則是以土瓦鋪蓋與棚屋門相鄰,在屋內日益繼夜以孔明鼎熬糖,生產赤糖(黑糖)。為提高製糖率,改善糖廍內外的環境及衛生,20世紀初漸發展出改良式糖廍,以動力壓榨機取代獸力運轉的石磨和鐵磨,並以輕便軌道和海線鐵道向外運出蔗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