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水頭(又名前水頭、金水)

水頭聚落發展於元延祐2年(1315)後,目前規模則是清乾隆後漸次發展而成,其中黃氏於杭州、錦州經商致富,使得聚落經濟力量蓬勃,並修建宗祠、屋舍、書齋等。如位於中界的「酉堂」為金門唯一略具園池雛形的建築群。19世紀中葉後,由於鴉片戰爭及廈門的開港,使得出洋移民頻繁,其中以印尼華僑最為著稱,透過「信匯局」將資金匯回興建洋樓,並創辦金水小學。 水頭為多姓聚落,地區範圍共分為頂界、中界、下界、後界等4區,共有5座宗祠,3座屬黃姓、另外分別為李姓、蔡姓所有,並有金水寺、惠德宮、靈濟宮及勇伯公宮等4座宮廟;民居建築最為著稱的為清乾隆時期的「十八支樑」(9座二落大厝),更是以井然有序的棋盤式佈局,贏得昔日「有水頭富,無水頭厝」的美名。此外,得月樓洋樓群,兼具閩南傳統聚落以及近代僑匯經濟洋樓之建築文化,亦展現出內涵豐富的地域風貌。 水頭的開墾,相傳最早有白姓族人之漁船,靠嶼避風,搭建茅屋,其位置大約在後界靠海之處(現王姓宅地處),但年代無從考據。有文字記載之水頭聚落的開庄,是水頭黃姓之開金祖黃輔(仲卿公),因避元亂,由同安金柄遷浯而定居於水頭。仲卿公,元朝延祐2年(1315)登乙卯科第二十六名進士,因避禍遁世不仕,遷居浯島,生三子景懋、景昌、景盛,除二房遷往漳州外,其餘長居水頭,世代繁衍。除此之外,中界居住的李姓族人,是自同安李厝遷至於此地,以及瓊林蔡姓前水頭支派,構成了水頭多姓村的規模。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金門縣
    金城鎮
    前水頭金水里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教社字第092001570 號
    2003-03-31 16:32:09.0
  • 種類
    種類代碼
    A99


    種類名稱
    其他設施


    其他說明
    傳統聚落類


  • 現狀
    保持相當完整的傳統風貌
  • 外觀特徵
    水頭聚落位於金門島西南方,依山勢而建且群聚林立,呈現集村的聚落景觀,聚落內建築含有三種豐富且多變之傳統建築,包括有閩南傳統建築、洋樓建築及混合式洋樓建築等,其中以頂界處的十八支樑建築型態最具代表性,如歷史建築黃紹光宅;洋樓建築則為晚清民國初年因僑匯經濟而從南洋傳進金門之建築類型,如縣定古蹟水頭黃輝煌洋樓與得月樓、歷史建築金水國小、水頭417地號洋樓(出洋客的故事)、水頭57地號洋樓(僑鄉文化展示館)等。另位於中界更有金門唯一曾具有池沼曲橋之書院宅第-國定古蹟水頭黃氏酉堂別業。 目前聚落主要發展旅遊觀光業,當地的閩式與洋樓建築部分改造為成民宿、展示館或休閒餐飲業,由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與業者共同合作經營,從而帶動水頭當地的經濟。
  • 使用情形
    水頭聚落部分為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管理,管理維護情形良好,聚落街道大致整潔。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812
  •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 緯度
    24.41147
  • 經度
    118.29996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歷史建築清冊
  • 指定(登錄)理由
    1.創建年期久遠者 2.具歷史文化意義足以為時代表徵者 3.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4.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具有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價值及潛力者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