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陳景蘭洋樓(陳坑大洋樓)

陳景蘭(1881-1941),金門陳坑人(今成功)。少年時期立志讀書,而當時陳坑無學堂,故至後沙私塾受教。21歲時(1902),為尋求發展南渡新加坡。起初任職於協成號為簿記,後辭職前往荷屬印尼勿里洞島(Belitung),創辦南金號九八行,生意興隆而獲大利。其後進一步在新加坡開分店成源號(源順街40號),廈門亦設分號成源棧。其營業項目以糖為大宗,其他各項貨物次之,兼營匯兌信局。因善於投資,在新加坡多家工廠及公司持有巨股,其中包括新加坡芽籠碩莪廠泰源及逢源公司,乃逐步成為南洋重要的僑領與商賈。 事業有成後,對南洋華人社會及家鄉多有貢獻。他積極參與金門會館(前身為浯江孚濟廟)的會務,除捐資重建孚濟廟、推動金門地方防盜成立海陸保安會、推動金門裝設無線電、發起募款救濟賑災等,且獻捐南洋華僑創辦的學校。此外,對於故鄉事務亦多有貢獻,如協助籌辦金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民國22年(1933),在陳坑海濱興建一座「東亭」,供漁民風雨棲息。同時,於象德宮旁出資興建了「尚卿碉樓」,戍守阻止海上強盜侵犯。 民國6年(1917),陳景蘭返鄉購地建築洋樓,親自由南洋攜回委託洋人設計之建築藍圖,聘請廈門、金門共二十多位匠師及八十餘位小工合建,建材如杉木、磚瓦等皆購自大陸,由三桅帆船運送至陳坑海邊,再以騾車運送上岸。工程歷四年完竣(1921),花費超過十萬元,成為金門規模最大的洋樓。 洋樓落成後,陳景蘭於洋樓內題句「余望後輩當念建業艱難」,以訓勉後代子孫。洋樓除供家眷居住外,一部分作為陳坑小學之校舍使用,由陳景蘭出資聘請鼓浪嶼及同安的教師任教,為家鄉的教育盡心盡力。 民國26至民國34年(1937-1945)日軍據金時期,曾被日軍佔用為指揮所、醫院及進出口公司使用。民國38年(1949)國軍防砲部隊駐紮,建立國軍觀測所,後為「陸軍第五十三醫院」做門診、病房之用。民國43年(1954)金門中學受九三砲戰影響,校方於隔年暫遷陳坑,借用洋樓為師生宿舍與辦公室,直至民國47年(1958)八二三炮戰爆發,全校師生則搭艦赴台,分發至各中學就讀。民國48至民國79年間(1959-1990),洋樓由金防部規劃為「官兵休假中心」,連同前方庭園稱「金湯公園」。部隊撤離後,洋樓則進入閒置狀態,長年無人照管。民國88年(1999)受丹恩颱風侵襲,使洋樓屋頂嚴重崩塌。 民國93年(2004),由金門縣政府與陳氏後人取得地上權設定,並於民國94年(2005)由內政部營建署「創造臺灣城鄉新風貌計劃」補助八千萬元、金門縣政府補助三千萬元,進行整體性整建工程,民國97年(2008)8月修復竣工,再利用為展示館使用,成為金門著名景點。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金門縣
    金湖鎮
    成功1-1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教社字第092001570號
    2003-03-31 08:12:25.0
  • 種類
    種類代碼
    A3


    種類名稱
    宅第


  • 現狀
    1. 建築本體構造現況大致良好,部分牆面具有垂直裂隙。 2. 右側附屬建築正立面RC橫梁因鋼筋鏽蝕膨脹,導致粉刷層出現橫向裂隙,並常有植生附著於內。 3. 部分外牆牆面留有滲漬。
  • 外觀特徵
    整體由主棟洋樓與右側附屬建築組成,右側留有軍方建造之「金門官兵休假中心」門樓,並與前側欄杆圍塑出一前埕空間。洋樓格局宏大,共二層樓,基座抬高,一樓中央設花崗石樓梯進入建築,整體氣勢磅礡壯麗,且座落位置居高臨下,可眺望金門南部海灣。 建築為五腳基洋樓形式,前、左、右三面環以外廊,正立面為八柱七開間之拱弧組成,側立面則為十柱九開間。外觀牆面皆以抹灰處理,柱頭、檐帶間具有多樣之西方樣式泥塑,並以幾何形狀泥塑裝飾柱身,呈現恢弘且典雅之感。一、二樓外廊及屋頂女兒牆皆採水泥預鑄花瓶欄杆裝飾,中央為五弧彎拱形山頭,表面以泥塑國旗裝飾,下方則有「景蘭山莊」泥塑字樣。其屋頂為常見之雙坡式紅瓦屋面,而如傳統二落大厝之作法,作前、後兩落屋頂,且後落高於前落,並於四周作磚坪,兩落間留三處開口為深井。 右側附屬建築為一RC造平頂建築,正立面柱身與牆面為蠣殼洗石子面,其柱頭、橫楣、山頭泥塑裝飾豐富繁複且精緻,具有花、草、鳥、蝙蝠及地球圖案。山牆中央刻有「1921」字樣。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建議定期清除牆面縫隙之植生,以免植根深入牆體造成結構受損。
  • 使用情形
    現為開放參觀使用,為金門著名景點。各空間設自導式解說牌,展示成功聚落特色、華僑出洋簡史、陳景蘭出洋發展歷程、建築使用歷程(如官兵休假中心、野戰醫院、學校教室之場域模擬),以及農漁村用具、建築舊有構件之實物展示。一樓前廳為遊客中心,右前房設有紀念品賣店,二樓前廳設有咖啡廳提供遊客休憩。 現由金湖鎮公所進行管理維護,駐點人員充足,整體館為現況良好,建築劣化問題可獲較及時之修繕或補強,消防設施亦完備。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陳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6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812
  •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 室內特徵
    洋樓之平面格局與傳統二落大厝類似,為三開間,牆體隔間呈「井」字型佈局。一樓前段空間由一廳合二房組成;中段為過渡空間,左、中、右開間各設一樓梯與深井,而中央深井居中且開口較大,兩側則較小;後段設左、中、右三間後房。二樓前段與深井樓梯配置與一樓相同,後段則為一廳合四房之格局。洋樓一、二樓左、前、右側面皆由外廊圍繞。 室內牆面以整面抹灰為主,地坪為傳統紅磚,天花以木作裝潢,外廊方可見木楹與RC梁構造。建築內部板門與門框木作,皆刻有線腳裝飾;窗戶上方以幾何形窗花為通風口,且窗戶採用鑄鐵窗櫺及內外窗設計,其中,外窗為可調節式之木作百葉窗,除實用考量外,亦極具洋式建築特色。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金門縣
    金湖鎮
    陳坑段
    887
  • 緯度
    24.437288
  • 經度
    118.390161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1.江柏煒,2019,《陳景蘭洋樓展示軟體更新規劃服務案》 2.金門日報 3.李金生,2002,《金門歷史建築的故事》。 5.曾逸仁,2022,《110年度金門縣文資防護專業服務中心成果報告書》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歷史文化意義足以為時代表徵者 2.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3.具有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價值及潛力者
  • 網站名稱
    金門觀光旅遊
  • 開放時間
    每日09:00-17:00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