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何肅闕、何肅坡洋樓

何肅闕、何肅坡年輕時下南洋,前往印尼勿里洞、新加坡謀生,經商致富後,僑匯返鄉興建宅第,建財購自大陸。洋樓始建於民國36年(1947),翌年(1948)落成後,屋主僅短暫居住,即返回僑居地繼續事業,由其堂兄何肅份、何肅訓代管。 民國38年(1949),國軍進駐洋樓佔用,民國40年代(1950s)由「成功隊」(全名:成功特種蛙人隊)駐紮。民國48年(1959),原設於浦邊何氏家廟之何浦國校,則將校本部及中高年級教室遷至洋樓,做為小學校舍。直至民國54年(1965)新校舍落成,師生搬離後,洋樓回歸何氏後人使用。 後期使用人遷離,洋樓則因無人照管,長期閒置下嚴重頹損,且植生滿佈。 (詳細歷史沿革待未來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深入調查)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金門縣
    金沙鎮
    沙0084 房屋稅籍牌(現無地址)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教社字第092001570號
    2003-03-31 13:31:21.0
  • 種類
    種類代碼
    A3


    種類名稱
    宅第


  • 現狀
    1. 洋樓建築本體結構已嚴重損毀,屋頂、樓板皆坍塌,內部植生生長、倒塌構件堆置。 2. 後寮牆二樓局部牆體崩塌,與左大規壁轉角柱損壞開裂。 3. 正立面泥塑山頭受植生擠壓斷裂、脫落。
  • 外觀特徵
    建築格局屬五腳基洋樓,左側有一座附屬建築,並以牆規包圍前埕。 正立面廊柱為六柱五開間拱圈造型,一樓柱面抹灰,並有四季圖泥塑裝飾柱頭,及大量西式線腳;二樓則為煙炙磚柱與磚疊澀柱頭,搭配預鑄水泥花瓶欄杆;吐水口為精緻大象泥塑,較為特殊。 屋頂女兒牆亦為短柱加水泥花瓶欄杆,山頭上立一天使塑像,中央以泥塑書寫「照亮海山」雯樣,並有老鷹、雙獅、花卉等水泥預鑄裝飾。 左、右大規壁及後寮牆,裙堵為花崗石人字砌與丁字砌,一樓身堵至二樓皆抹灰,以縱向立柱與橫向線板分割前、後房及一、二樓空間,並於窗楣飾以火焰窗造型。其中,柱頭及窗戶上方位置,皆以泥塑裝飾,題材為具吉祥寓意之花鳥走獸,包含豐富中西元素,如祥獅、花鹿、鳳凰、天馬、扇、葫蘆、石榴、南瓜等。左、右山牆採西式線腳,脊墜泥塑精美,具有傳統蝙蝠、古錢、芭蕉葉等圖示,具「福到」、「富貴」之象徵意義。 左側附屬建築為一層,亦採拱圈前廊造型,配合水泥花瓶欄杆女兒牆。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建議定期清除植生,以免造成建築結構損壞加劇。
  • 使用情形
    閒置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何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812
  •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 室內特徵
    空間格局上,前方有以牆規圍塑之前埕,洋樓帶有前廊,室內中央為廳,左右為房,廳與房再分前後。一、二樓配置相仿。 鏡面牆裝飾簡易,裙堵為花崗石丁字砌,身堵抹灰,兩側柱上留有斑駁標語。大廳為半廳紅形式,壽屏為磚造牆堵,兩側為磚砌員光門,門額有「一德傳家」、「千金卜宅」泥塑字樣。二樓樓板現況幾乎全數坍塌。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金門縣
    金沙鎮
    浦邊段
    1013
  • 緯度
    24.480207751764436
  • 經度
    118.38940024001779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1. 歷史建築清冊 2. 吳家箴,〈浦邊何肅闕洋樓〉,《金門日報‧副刊文學》,2019/11/18。 3. 何志強,《六甲水濱之巔─浦邊》,金門:金門縣文化局,2018。
  • 指定(登錄)理由
    1.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2.具有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價值及潛力者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