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陳中和紀念館

大正14年(1925)4月3日下午,日治時期高雄首富陳中和位於苓雅寮的磚造二樓洋風宅第舉行落成儀式。陳宅坐落苓雅寮臨港地帶,向西、南眺望可盡收海港一望無際的迷人景觀;而豪華精美的建築風格象徵著陳家事業之昌盛,內部空間則是「九宮格」型式,隱含主人翁對於家族成員生活空間倫理的苦心安排。 昭和5年(1930)8月8日陳中和去世。爾後高雄港擴建工程延伸至苓雅寮,致使現代化碼頭劃開洋樓與海港的空間距離,復以日治末期高雄實施要塞化,以及二戰後的空間戒嚴等因素,洋樓與海港嚴重疏離而成為都市的邊陲。這些空間歷史變遷和人的因素,使得陳家成員陸續遷出洋樓。民國63年(1974)陳啟峰搬出後,洋樓成為空屋而閒置。 民國82年(1994)左右,陳家後代子孫緬懷先人創業精神,成立財團法人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並委託成功大學建築系展開洋樓的修護工程,民國85年(1996)完工,名為「陳中和紀念館」,隔年(1997)正式對外開放參觀。民國92年(2003)委託國立歷史博物館協助規劃展示空間,而後相繼推出各式展覽,促進高雄市的藝文活動。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高雄市
    苓雅區
    苓東路14 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高市府文二字第0960027987號
    2007-05-30 00:00:00.0
  • 種類
    種類代碼
    A3


    種類名稱
    宅第


  • 現狀
    二戰後陳家子孫相繼遷出洋樓,民國83年(1994)由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委託禾耘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進行修復及再利用工程,民國86年(1997)完工,作為媽媽教室及展覽館使用。
  • 外觀特徵
    當時的苓雅寮西鄰海邊、東接鳳山,為清領末期重要市街中心之一,但民間自行興建的西式建築仍不多見,此宅第初建時為高雄第一座洋樓,亦為台灣少數私人洋樓之一。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逐年編列預算維護。
  • 使用情形
    於民國86年(1997)對外開放參觀,惟其乃私人產物,欲參觀團體請事先行文及電話聯絡(07)331-5640。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財OOOOOOOO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高雄市苓雅區 五福一路67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中心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7)222-5136分機8322
  • 主管機關名稱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高雄市政府
  • 室內特徵
    建築為地上2層,採用磚牆,正同柱(king-post)木桁架,宅第平面格局採9宮格的形式,依照輩分及分房的不同安排居住位置,內部空間呈對稱狀態,組織嚴謹。 格局設計、細部裝飾等部分,則仍依循閩南式建築傳統,是種閩洋折衷風格式樣建築。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高雄市
    苓雅區
    苓雅寮段
    946
    2
    高雄市
    苓雅區
    苓雅寮段
    947
    3
    高雄市
    苓雅區
    苓雅寮段
    948
  • 緯度
    22.6133892523594
  • 經度
    120.295571617475
  • 法令依據
    <<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 指定(登錄)理由
    本建築於大正9年(1920)興建,係日治時期高雄地區重要洋樓,現做為展覽館使用,並由陳氏家族成立財團法人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維護與管理,保存相當完整。
  • 網站名稱
    陳中和紀念館官網
  • 開放時間
    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六開放,早上10點到下午4點30分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