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義社本來是扮演南管戲曲的民間業餘戲班,由來自永和的老儀先和他的學生來指導演唱南管戲,當時的成員眾多,主要的林安城、邵田土、王財福、李火土(前三重市長)等人,深具實力,可以演唱許多劇目。
這時的南義社除了到處表演南管戲外,也熱衷陣頭踩街。曾於民國65年(1976)起連續三年,各舉行一次大規模的陣頭彩街慶祝活動。每次陣頭彩街,前面的陣頭已走到台北市的延平北路,後面尚有許多陣頭還未出發,陣仗之大令人瞠目嘆服。據說這三次活動的經費,大部分為地方名士蔡詩祥先生所募集。南義社為增加扮演戲曲的多樣性,除了能扮演南管戲外,鑒於其他館社有加習北管戲的風氣,遂由基隆請來一位北管大師林清山先生來敎習熱鬧的北管戲,當時參與學習的前輩有林木土、張再傳等人。
南義社因人員眾多,器材、行頭不計其數,為使社員有固定的活動空間,便於安置器材、行頭,擇定部落(即現今中山路郵局的位置)為會館,館社落成前,須舉行盛大的安座活動,遂請到新錦珠的南管名旦陳秀鳳來敎習南管戲,擇於現今市公所附近舉行盛大的南管戲公演。南義社除了本館的大型活動外,也常支援其他單位的戲曲活動,例如:每年農曆4月25日先嗇宮神農大帝誕辰;因同為三重鄉親,南義社都義不容辭地支援陣頭彩街活動。此外,南義社目前的負責人為周標先生,南義社與永和的聚賢堂,台北市延平北路的台北南樂社、三重溪美的南薰社,不僅同樣是演南管戲的館社,也有一些師承因緣。因此,這四個館社中,只要其中一個館社有演戲或其他活動,其他三個館社皆無條件支援,哪怕刮大風,下大雨,照樣如期赴約,顯見地方人士講義氣重承諾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