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華會館

中華會館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臺東中華會館位於臺東市中正路,即日治時期的臺東街寶町。日治時期大正15年(1926),臺東與花蓮地區的華僑,合組花蓮港中華會館,下設臺東、玉里等支部。昭和2年(1927),臺東地區華僑在劉洋(1898-1987)、鄭品聰(1902-1972)等14人倡議下,另行成立臺東中華會館。 會館主要任務是團結華僑力量、聯絡華僑感情、增進華僑福利、辦理華僑公益事業及慈善救濟等。會館並設有同鄉會,提供鄉親無力謀生者食宿,遇有鄉親生病或失業者,除延醫治病及介紹工作外,更給予精神鼓勵。昭和12年(1937)爆發中日戰爭,日警嚴密監控在臺華僑,打壓並迫害華僑,以致發生「中華會館事件」。翌年臺灣總督府利用親日華僑組織「新民公會」,取代中華會館。 臺灣光復後,新民公會解散,一度改組為臺灣建設協進社臺東分社。但業務不振,兩三年後名存實亡。會館建築因缺乏經費,年久失修。經前縣長蔣聖愛(1931-2007)於任內撥款10萬元修繕,於民國75年(1984)光復節竣工。 會館建築是RC加強磚造,地上兩層,西式建築。二樓圓形山頭有國民黨黨徽與稻穗裝飾,稻穗下嵌中華會館。開弧形拱窗四扇,都有拱心石。一樓入口有雨遮,雨遮上嵌臺東分社長方形匾額,兩側開方窗。門楣上嵌「臺東縣臺灣省光復運動同志聯誼會」長方形匾額,一樓左側嵌有民國75年「臺灣省光復運動同志聯誼會臺東中華會館史蹟」碑碣,是臺灣地區僅存的中華會館建築。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東縣
臺東市
臺東市中正路143號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 0910114574 號
2002-12-05 15:33:23.0
變更/修正
府文資字第1090209768號
2020-10-06 11:25:08.781
補正公告
種類
種類代碼
A22


種類名稱
集會堂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高OOOOOOOOO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東市南京路25號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9-350129
主管機關名稱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所屬主管機關
臺東縣政府
是否收費
是否開放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緯度
22.75381256982793
經度
121.15555225362111
法令依據
1.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7條之一 2.歷史建築登錄及輔助辦法 3.臺東縣91年11月15日歷史建築登錄審查會議決議辦理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109至110年文化資產資料數位整合計畫
指定(登錄)理由
日治時期,由福建華僑倡議興建,在當時團結華僑力量、聯絡華僑感情、增進華僑福利、辦理華僑公益事業及慈善救濟等即以中華會館為中心。並因中日戰爭期間,日均嚴密監控在臺華僑而發生「中華會館事件」,故中華會館在日治時期具有其特殊功能之歷史意義,也記錄了臺東地區華僑的愛國情操。
開放時間
全年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