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崇善堂

此堂位於草屯鎮草溪路168號(實際上臨近省府路) ,創建於日治大正11年(1922),為齋教(又稱在家佛教)龍華派之齋堂。原稱「崇善堂」,後改名「崇德堂」。又稱為「頭前厝齋堂」。其建築為傳統三合院建築形式,正身前有一拜亭,主要為硬山屋頂,拜亭為歇山屋頂。由來自彰化社頭鄉的建築師傅擔任工匠進行施作,建材取自濁水溪漂流木,歷時二年興建,於大正13年(1924)完工落成。庭院原有石臼、石桌、石椅及廳堂原有雕花木坐椅,還有雕龍香爐和窗櫺頗為雅致。 此堂之創立緣起於此地林姓族人第18世之林輝燎(佛號林普然)因一直沒有子嗣以承繼香火,而開始持齋,後來甚至在公廳內設置齋堂,此為崇善堂最早之緣起。崇善堂最早之原址在今堂址對面馬路另一側之水田中,但因當地白蟻叢生,殿堂常遭白蟻蛀蝕嚴重,因此日治昭和4年(1928)改於現址重建新堂,即現在風貌,並改名為「崇德堂」。 此堂在戰後歷經三次受損。第一次因民國48年(1959)八七水災,本堂受水災侵蝕,右側廂房倒塌,在後立即重建完成。第二次為民國78年(1989)遭韋恩颱風侵襲,本堂屋脊毀壞,重達二百台斤之脊頭裝飾掉落。隨即修建,並將燕尾式屋及改建為馬背式,並將原為泥土地面鋪上混擬土。第三次為民國88年(1999)九二一地震,受損極為嚴重,正身前檐兩根大柱受創嚴重,兩側護龍牆身及屋頂嚴重損壞,建物管理人林振嘉遂花費二千餘萬元重新整修,而得以保存。民國91年(2002)被登錄為南投縣歷史建築。目前作為家族祭祀之場所,左右護龍目前為居住空間。 早期崇善堂格局除正廳為佛殿外,左側為禪房(據傳往昔有不少羅漢腳暫居此處),右側為公媽廳及禪房,兩側廳上暈設有閣樓,可由樓梯爬上夾層閣樓。正廳設有神龕,主祀三寶佛(釋迦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另外祀關聖帝君與保生大帝。原來還祀有媽祖、包公、呂洞賓等神尊,後來才被請往別處供俸。往昔每逢佛誕日及年節均舉行祭祀,今只於農曆3月15日保生大帝誕辰時才舉行祭祀,祭品仍以齋食進行,保存昔日齋堂遺風。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南投縣
    草屯鎮
    草溪路168 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09100230540 號
    2002-01-29 15:04:22.0
  • 種類
    種類代碼
    A3


    種類名稱
    宅第


  • 現狀
    維護良好。
  • 外觀特徵
    傳統三合院建築形式,且正身前有一拜亭;主要為硬山屋頂;而拜亭為歇山屋頂,建築物軒亭彩繪佛青的顏色非常醒目,另屋頂下有捲草、剪粘、燕尾…等飾物。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建物外觀定期修護
  • 使用情形
    目前作為家族祭祀之場所,自居。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林OO
    建築所有人
    林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南投縣南投市建國路135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9-2231191
  • 主管機關名稱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南投縣政府
  • 室內特徵
    1.崇善堂的匾額是採取先上匾再上樑的。 2.清光緒時期古匾—「功奏南天」。 3.左右偏廳樑上有少見的—民宅置鼓、吊鐘(昭和4年1928)。相傳此終於日治末期二次大戰期間曾經充作空襲警報之鐘聲。 4.護龍廳上設有閣樓。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南投縣
    草屯鎮
    中興段
    592
  • 緯度
    23.9565085609792
  • 經度
    120.674109514703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7條之暨歷史建築登錄及輔助辦法第7條。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彙整
  • 指定(登錄)理由
    充分反映歷史文化上之意義且具備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
  • 開放時間
    須提前來電預約,請洽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