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28年感謝狀(蕭敬堂)

本文書為昭和3年(1928)1月由虎尾郡虎尾庄農產畜產品評會長、虎尾庄長松山松次郎頒發給西螺街蕭敬堂的感謝狀。蕭氏為西螺街的保正之一,是地方的重要領導人物。蕭家位在番社(今雲林縣西螺鎮漢光里)的宅地一帶種植許多斗柚、朱欒等柑橘,經常為日治時期官方參訪的處所之一。蕭家本次提供虎尾庄農產、畜產品評會參展的農產品之一即是斗柚。斗柚又名烏葉柚,果實呈卵球形或為長球形,果皮稍粗,果肉濃紅色,果汁稍少,甘味強,產季採收貯藏後,風味很好,因此為日治時期西螺一地代表性的農產品之一。就台灣產業史的發展來看,柑橘、柚子可稱之為日治時期的一項新興產業。在清代的台灣,各種水果物產雖已陸續傳入,但在整個產業上並無重要性。然而到了日治後期,香蕉、鳯梨與柑橘這三大水果物產,不但成為主要的農產品與貿易商品,而且園藝產業產值也僅次於米、糖居於第二重要的地位。相對於糧食作物的米、甘藷與特用作物的甘蔗、茶等,在清領時期就有相當的生產量與對外貿易,柑橘作物在台灣的快速進展,要到日本人統治時才開始,而如此快速的發展,則要歸因於柑橘「商品化」現象的出現。由此可知,斗柚出現在虎尾庄農產畜產品評會上,應為此股柑橘「商品化」風潮中所推展。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楊朝傑
  • 創作者
    楊朝傑收藏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28/01/23
  • 資料使用語言
    日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時間分期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