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瑞芳四腳亭砲台

中日甲午戰爭後清廷戰敗,於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及澎湖群島割讓給日本,日本即派遣軍隊自澳底登陸,逐漸進據臺北等內陸地區,為了平撫抗日義軍即防止敵軍由澳底或宜蘭方向登陸,臺灣總督府增派師團及塞砲兵隊來臺,由基隆上陸,進駐各砲台。 四腳亭砲台即位於基隆港東南方,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由臺灣總督府收購土地並興建,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竣工,原名深澳堡壘或深澳坑堡壘,而後,隨著昭和時期,防衛形式的改變,基隆要塞縮編,堡壘砲台相繼除籍,四腳亭砲台的兵舍也於昭和七年(1932年)除籍,二戰後,四腳亭砲台未被國軍接收,亦因無人使用而日趨殘破,直至民國九十年(2001年)指定為縣定古蹟(今新北市定古蹟)。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