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原台南運河海關

1823年(清道光三年)7月,一場大風雨將台江灣變「陸埔」,鹿耳門港被沖毀,安平則因海沙推移,港口反較前略深,臺南三郊僱工開闢運河,府城和安平大港之間仍有運河相通。而清代的港道從西區五條港通到安平北邊的四草湖,為殘餘的台江內海,當時大船都停泊在此,明末清初,坐船航渡台江內海,都在今永福路與民權路的大井頭登岸。 1858年(清咸豐八年)6月「英法天津條約」於臺南設置臺灣關為其一通商口岸,成為中國第13處之新式洋關,1865年(清同治四年)1月1日安平開關,為打狗海關支關,海關辦公地點設在安平港口畔,另設有海關書樓、海關銀號及外國領事館。通商後各國商船隨之而來,許多洋行沿著港道設立,建於安平港口附近連接五條港,洋商從鹽水溪口往舊運河通府城五條港進行貿易。 1895年(明治二十八年)10月28日,由日本接收安平開廳,1896年(明治二十九年)制定〈臺灣總督府稅關官制〉,在安平設置海關。1922年(大正十一年)開闢新運河計畫,1926年(大正十五年)3月安平港至永樂町間的新運河竣工,同年5月8日廳亦移轉及開廳「稅關安平支署」,然安平大港淤塞日益嚴重,1935年(昭和十年)開闢安平港新港口,並開通「安平運河」。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12月1日二戰後,臺灣接收該海關建築物及土地,由臺南關稅務司公署使用與管理為「臺南支關辦公廳」。1991年(民國八十年)2月3日,海關機關名稱由原「海關總稅務司署」改為「財政部關稅總局」,原「臺南支關辦公廳」為「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嘉南分關」即駐臺南辦公室,而「原台南運河海關」現存牆外仍留有二座「財政部高雄關界碑」可為歷史見證。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南市
    中西區
    民生路2段257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南市文維字第222362號
    2001-07-16 00:00:00.0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99


    種類名稱
    其他設施


    其他說明
    建築物


  • 外觀特徵
    「原台南運河海關」為一棟橫向之主體建築作為辦公使用,後方為縱向之附屬建築提供廁所、儲藏等服務空間。臺南稅關建物後方建有倉庫及雜屋各一棟。 原屋頂鋪設黑瓦,現為雙溝水泥瓦。簷口部位之屋面於椽條端部釘著封簷板,未設置簷口天花;山牆則在採光窗上緣設置垂直板材。牆體構造為日式木造的編竹夾泥牆,勒腳牆則以荷式砌法,外覆水泥砂漿,覆蓋於外牆外側則有「南京下見板張」雨淋板。 防空洞入口亦為英式砌法砌築而成之磚牆防護,位於建物左前方之庭院旁,採一字型避難室,設前後兩端「Z」型磚砌出入口,防空壕前後錯開且獨立,半地下式之作法,有磚砌防爆牆。主入口以圍牆紅磚疊砌,後期新建改以空心磚。本體則分為上下兩段構造,外觀可見為上段,其半圓形斷面之鋼筋混凝土筒形。 於庭園東向臨圍牆處有一長一短,分別刻有「財政部高雄關」、「財政部高雄關地」等字界碑。 資料來源:臺南市市定古蹟原台南運河海關調查研究及修復再利用計畫(2019)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中華民國
    建築所有人
    中華民國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3597
  •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室內特徵
    計有辦公廳、磚造倉庫及雜屋各一棟,廳舍以辦公室為主體,入口設置玄關,進入室內後以櫃臺分隔,為辦公與洽公空間,北側再隔出獨立的前側辦公室及後側會客室。後側設有寢室三間、電話間、廚房及廁所等。倉庫在辦公廳舍後方(西側),兩棟以廊道連接。原倉庫內部為敞廳之作法,後改建警察局,原前方主入口旁設有值夜寢室。 「原台南運河海關」屋架有三種形式,分別是主量體之西式正同柱桁架、西側次量體之和小屋屋架及簷廊屋架(類和小屋組)。牆體為編竹夾泥構造,與室內地坪之高程差則有27公分與45公分兩種。天花板屬於日式之竿緣天花,上方另有木框架與吊筋。室內櫃臺於磚砌勒腳牆表面設置框架的垂直板材,凸出地面約27公分(4皮磚),覆以磨石子表面並留有倒角。 防空洞本體於下段構造為庭園地面以下之磚造基礎,外覆水泥砂漿,在室內側之地面以下設有放腳構造;上段鋼筋混凝土筒形構造,內部埋有一層鋼筋網。有設置階梯往下通往一字型避難室,其頂部為圓形、內部為開敞的空間,上方設置通氣孔,原有兩個,目前僅保存一個。 資料來源:臺南市市定古蹟原台南運河海關調查研究及修復再利用計畫(2019)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 緯度
    22.9963133322658
  • 經度
    120.192638248757
  • 法令依據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二十七條、內政部「古蹟指定審查處理要點」及本市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九十年六月二十日審查會議決議
  • 影音多媒體圖片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原台南運河海關01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原台南運河海關02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原台南運河海關03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原台南運河海關04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原台南運河海關05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原台南運河海關06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原台南運河海關07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原台南運河海關08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 指定(登錄)理由
    1.歷史意義:此棟建築建於昭和元年(西元1926年)見證府城港口的興衰變遷,是府城港口變遷的地標,有極重大歷史意義。 2.保存完整:本建築物之外觀、結構、裝修、若干辦公用具,均顯現舊貌,十分完整保存當代特色。 3.景觀良好:建築基地位置良好,建築本體特色清晰及品質完善,且能見證運河內港,為良好之景觀點。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