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尾村位於彰化溪州鄉西南角西鄰埤頭鄉與竹塘鄉,是省道台一線公路西螺大橋與溪洲大橋的北端。水尾村是經過多次遷徙才居住在現在的村落位置上,前清時期,鐘姓人家即到此開墾,擇居於西螺溪北岸,西螺溪即是今日的濁水溪,在日治的大正時期以前。濁水溪在中游出二水隘口後,分成四條分流,西螺溪僅是一條小河而已,隨便搭個木橋或涉水就可與西螺連接,居民與西螺的往來頻繁。
清末到日治初期經歷多次的大洪水,居民只好向後退(向北退),每遇到一次洪水就退居一些。大正二年(1913)洪水再度侵襲,一部分居民已退到今日的村莊位置,另一部分則退到今日的西螺大橋下附近河床地,形成兩個村莊,大橋下的稱為「下庄」,後來在大正八年(1919)日本殖民政府為了治理濁水溪水患,從下水浦、三條圳、潮洋厝,由東而西築起濁水溪堤防,下庄全部都被劃入堤防內,他們只好再度搬遷到今日堤防外的村莊位置,與更早期遷來此的居民,前後可說是前後共遷移了三次才形成現在的水尾村,因此水尾村村民都自稱是被水從西螺逼到溪州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