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彰化縣溪州鄉濁水溪畔的水尾村,是座落在西螺大橋北岸的一個村莊,前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鐘萬成提及父親曾擔任過渡濁水溪的搬運工人(如同挑夫)。鐘萬成先生表示儘管確切開始有這種行業的時間點較難考證,但憑印象來說至少七、八十年前就有這樣的行業存在。早年西螺大橋尚未建造時,民眾如果用走路要過濁水溪到對岸的雲林西螺,例如田尾或永靖那邊的人挑著植栽或荖葉要過溪,幾乎都是村裡的人替他們將物品挑過去來賺取一些工錢。一般人如果挑了重物之後還要步行涉溪比較不容易,但水尾村這邊的人就會硬拼著做這樣的挑夫工作。據說以前為了要搶生意、搶客人,在越前面的路段就能先搶到客人,所以甚至已經競爭到距離西螺大橋近4公里遠的溪州僑義國小前面來招攬客人。
早年雖然會以竹筏來渡過濁水溪,但實際上並不是直接從溪州岸邊搭竹筏就能一路抵達對岸的西螺,而是會分做好幾個「港」,鐘萬成先生說這樣的說法在他小時侯就是如此,會說有一港、二港、三港,甚至有可能講到五港,意思就是在形容這一段一段接駁的距離,因為在濁水溪流域內,有時候某個區段可以行走,但有時候遇到有溪水在流的區段就無法步行,必須搭乘竹筏,因此濁水溪裡的沙洲就被稱作「港」,而這些協助民眾挑重物渡溪的搬運工人就有其存在的意義,因為並非是搭上竹筏就能直接渡過濁水溪抵達對岸,實際上是必須以走一段、竹筏接駁一段,這樣反覆幾次的路程才能渡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