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北投穀倉

北投縠倉建於日據時期昭和十三年(西元一九三八年)。當時屬於有限責任北投信用購買組合所經營。日據時期台灣各地陸續成立農會性質的民間團體,常附設穀倉及碾米廠為農民服務。各地穀倉略有差異,農民多將所生產的稻穀賣給有礱榖工廠的農會團體。至一九二0年代政府施行農業倉庫法,台灣因水利設施改良而稻米生產量大增。北投及關渡平原的稻米生產量很多,所以在一九三八年建造了穀倉。戰後北投成立農會,繼續為農民服務,實施肥料換榖政策,生產量又增高,農會穀倉業務繁忙,除了供銷外又有信用貸款之服務。 北投穀倉平面呈曲尺形,包括辦公室、碾米機房及長條形的穀倉。穀倉的屋頂凸出通氣小屋頂,俗稱為太子樓,內部以中央輸送帶分為左右兩邊的倉庫,為了隔熱,又有磚造栱廊。穀倉共分隔為十二間,隔牆以磚砌成,牆上有竹編網,可使稻穀避潮。屋頂桁架全為木結構,惟在指定古蹟過程遭人為破壞,部分建物屋頂坍塌。值得重視的是碾米機設備仍為質地優良檜木所造,目前仍保存良好,為全台所罕見之實例。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北市
    北投區
    大同街一段153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化二字第8909737501號
    2000-11-03 00:00:00.0
    指定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99


    種類名稱
    其他設施


    其他說明
    穀倉


  • 現狀
    目前為北投農會倉庫使用。
  • 外觀特徵
    至一九二0年代政府施行農業倉庫法,台灣因水利設施改良而稻米生產量大增。北投及關渡平原的稻米生產量很多,所以在一九三八年建造了穀倉。
  • 公告建號
    項次
    1


    縣市
    臺北市


  • 使用情形
    目前為北投農會倉庫使用。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建築所有人
    私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4樓東北區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2)2720-8889
  • 主管機關名稱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臺北市
    北投區
    大業段一小段
    0826-0000
    2
    臺北市
    北投區
    大業段一小段
    0842-0000
  • 緯度
    25.135741
  • 經度
    121.498944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 影音多媒體圖片
  • 指定(登錄)理由
    1.對台灣北部的稻米文化發展是重要的見證 2.若能完整保存並於未來使用上給予活化利用,讓新舊建築物共存,對北投區未來發展會有正面幫助 3.可作為教學見習之陳列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