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淡水氣候觀測所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日本領臺,次年,臺灣總督府發布「第九十七號敕令」,制定測候所編制,至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陸續完成五所正式測候所新址,昭和年間,「臺灣總督府氣象臺」擴充全臺測候所為二十四所。 昭和十七年(1942年)淡水測候所設立背景係為配合建於昭和十五年(1940年)之淡水飛行場所設立的測候站,進行航空氣象觀測,服務軍方,當時稱為「臺灣總督府氣象臺淡水飛行出張所 」。 二次大戰結束,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由臺灣省氣象局接收,「淡水飛行場出張所」改名為「臺灣省氣象局淡水測候所」。「淡水測候所」名稱沿用至民國六十五年(1976年),改稱「淡水氣象測站」,隔年,淡水氣象測站的編制移撥給梧棲站,民國七十八年(1989年)全臺「氣象測站」改稱「氣象站」迄今,並於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公告為縣定古蹟(今新北市定古蹟),原有之辦公廳舍建物因損毀嚴重而於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拆除,現僅存風力塔及廳舍階梯殘蹟。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